(資料圖)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云柯
走進石景山區金頂街街道金三社區,西門附近的原物業配套用房改造成了一處養老服務驛站,一層便民餐廳每天都有百余老人前來用餐,為老服務隊上門提供“搬掃換”等服務,為社區老年人解決了一批揪心事、煩心事。這也是石景山區“物業+養老?”服務模式的首批試點。
臨近中午,便民餐廳逐漸熱鬧起來,廚房里的小伙早早備好飯菜,等待客人前來挑選。當天,87歲的居民周桂云第一個走進餐廳,熟練地從手拉車中掏出飯盒,徑直走向窗口,請師傅依次掀開蓋子了解當日菜品,然后點了兩份腔骨、一份青菜。“這里的菜每天都換,味道不錯,關鍵是非常方便,下樓買點就不用做飯了。”?周桂云說。
餐廳里的人越來越多,容納50多人的餐桌陸續坐滿。當天的菜品有腔骨、宮保雞丁、四喜丸子和蒜蓉粉絲娃娃菜等,67歲的闞先生和64歲的王女士點了一整套,坐下來一起吃。“中午,我倆買一個25元的雙人套餐就夠了,米飯和湯隨便吃,非常實惠。來這吃飯我們已經成了習慣。”王女士說。
這處便民餐廳所在的3層小樓,過去是社區原物業公司的配套用房,去年年底由首華物業改造后,變成了全新的養老服務驛站。首開集團首華物業石景山分公司金頂街項目經理劉嬋介紹,目前一層餐廳提供早餐和午餐,每天就餐人數150人左右,菜價享受石景山區相關政策補貼,2葷2素的套餐20塊錢出頭,健康還實惠。此外,養老服務驛站2層還建有老年活動室,驛站旁建成了24小時便民超市,為社區老人提供多元服務。
結合養老服務驛站,首華物業還開發上線了適老化“雙暖為老服務小程序”,實現在線呼叫、響應,為老人提供搬、掃、換三項基本服務。物業員工和低齡老年人組成為老服務隊,擔任區域管家,定期上門到社區重點關注的老人家中巡視探訪,了解老人的身體、精神狀況以及相關需求,同時為老人提供簡單的居家照護、衛生清潔、代開藥等服務。“我所服務的老人中,有獨居老人、有殘疾人。我們會定期上門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理個發、打掃下屋子,同時陪他們說說話,讓他們不孤單,更樂觀地生活。”區域管家梁淑清說。
石景山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模式增加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有效供給,更好滿足了廣大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接下來,石景山區將全面實施養老服務“頤養工程”,有序推進養老家庭照護床位建設、養老助餐體系建設、養老服務顧問等30余項養老服務項目,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有效滿足全區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需求,不斷增強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孫云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