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當香港青年遇上傳統中醫學:盼望盡自己所能減輕患者痛苦
(資料圖片)
中新網記者 蔡敏婕
“針灸能否促進凋亡的神經細胞恢復?”“在從醫過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8名香港地區青年近日到廣州市越秀區中醫醫院開展為期10周的見習。
這些青年均來自廣州中醫藥大學2020級中醫學(境外班)專業本科班,在經過3年的課堂教學后,這批年輕人將通過此次在醫院見習的機會,把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相聯系,為今后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作準備。
粵港澳自古以來就是嶺南中醫藥發展的核心區,這里是嶺南中醫藥的重要發源地。飲涼茶、喝靚湯、吃藥膳等蘊含中醫藥元素的生活習俗,已經成為三地共有的文化標識。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醫療資源最為集中的區域,越秀區在推進大灣區中醫藥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目前,該區已建成基層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18家,去年創建為廣州市中醫“治未病”服務示范區。與此同時,越秀區還推進中醫藥知識進校園,聚力嶺南中醫文化傳承。
按照計劃安排,他們進入腦病科、腫瘤科、治未病科等具有中醫藥特色的臨床科室進行臨床實踐。
“我希望我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可以幫助患者減輕他們的痛苦,但是來到醫院后,我發現理論與實際是有差別的,必須理論聯系實際。”目前在醫院針刀門診見習的張佳佳說。
“這幾天的見習讓我意識到,只是書本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結合更多的臨床知識。”在醫院中藥房見習的黃思汝說,“臨床上遇到的疾病是千變萬化的,如同老師所說的‘要時刻膽大心細’。作為一名預備中醫師,要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也需要充足的中西醫知識儲備。”
“在實際生活中,大多數遇到的病例都與書本提及的知識不一樣,因此要耐心詢問患者,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要將中醫經典反復記入腦里。”張佳佳表示,“我會在之后每個科室都盡我所能做好,為未來的中醫之路打好基礎。”
近年來,粵港澳大力推動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其中包括廣東啟動大灣區內地城市公立醫療機構招聘港澳中醫師試點和簡化港澳已上市的傳統外用中成藥注冊流程等工作。
廣州市越秀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推動越秀區內醫療機構與港澳合作,鼓勵港澳中醫師到越秀的中醫院執業,支持中醫藥專業技術交流與人才培養,促進大灣區中醫藥交流與合作。與此同時,鼓勵港澳參與越秀區中醫藥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推動重大新藥創新及中藥二次開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