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箭齊發的重磅利好之下,A股行情終于出現了一波逆轉。8月28日,三大股指集體高開,隨后回落,三大指數漲幅相繼收窄至1%左右。
信心的恢復不是一蹴而就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套組合拳,距離證監會就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答記者問,拋出融資端、投資端、交易端政策導向,不足10天。
緊迫感不言而喻。8月以來,A股一路下探,市場信心跌入冰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信心從哪來,沒有一招見效的靈丹妙藥。
資本市場是最典型的信心市場,反映的是整個社會的投資情緒。3000點是各方爭奪的焦點,但對于廣大投資者而言,3000點的心理關口,是對A股未來的信心之戰。
政策筑底是起步,卻不能止步于此。
底部市場向來是改革的好時機。以危機推動改革,以改革渡過難關,是過去十幾年來資本市場治理的共同思路。
回顧歷史,無論是20年前的股權分置改革,還是后來的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再到疫情期間的注冊制改革,幾乎都在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重要轉折點上被提出,不僅完善了資本市場的制度性建設,也對經濟發展向好起到了助推作用。
當下,A股市場的痛感有目共睹,企業質量良莠不齊,退市制度不給力,資源配置功能跛腳,估值體系有很大的重塑空間。
可見,信心積累與進階,需要超越交易環節,對癥痼疾大力改革,用政策利好爭取來的時間向內“動刀”。
強化退市制度確保優勝劣汰、整治IPO定價失真、有效控制融資過度、強化信息披露有效性等。而不是僅僅沉浸在調整交易規則、印花稅改革、國家隊機構聯手救市等外部力量援助中。
讓中國資本市場成為一個資源有效配置的市場,讓其發揮資源配置、價值挖掘、風險管理等基本功能。
當下中國經濟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金融市場的革新實為保駕護航,堅持逆勢改革才是渡過難關的上上策。
優質的上市公司“被發現”,在資本市場上股價“被肯定”,投資者才能從中賺到錢。
疫情之后,居民資產負債表修復緩慢,對于資本市場發揮財富管理功能的需求更為迫切。尤其是房地產下行、個人養老金制度大規模落地仍有距離等背景下,投資者需要更多投資理財渠道來保證財富保值增值。
新增資金進入,要讓投資者看到A股市場大有可為、風險可控。當資本市場真正成為有效要素市場,對實體經濟進行資金反哺,才能實現兩者的互惠互利。
對于國民經濟而言,活躍的資本市場與投資、消費、產業發展等密不可分。加速壯大新興產業,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進而形成更高效率、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系。
對企業,不僅可以在短期內調動企業投資的積極性,穩定投資需求,還能在提供融資支持、完善公司治理、便利股權激勵等方面發揮長期效果,進而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股市長久利好,終究要回歸基本面。
信心歸根結底靠經濟自身的改善,政策持續發力,資本市場改革落地有聲,經濟向好的信號越來越明顯,幾千點無非只是個數字。
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