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原標題:再付35元看瀑布?“連環套式”門票經濟思維該休矣
近日,在江西九江有游客吐槽稱,花160元買了江西廬山景區門票,結果看瀑布時還要再收費35元。(6月25日上觀新聞)
據了解,廬山景區以海拔800米為界,800米以上為核心景區,門票160元。海拔800米以下還有多個山下景區由不同的單位管理收費。對于涉事景點,廬山景區回應稱,該瀑布非廬山核心景區。當地村委會也回復稱,該瀑布是村集體開發打造的鄉村旅游點,此前收費經過了主管部門批準,近期已免票,后續是否收費還需進一步研究。對此,知名網紅導游@小黑諸鳴也發視頻吐槽:我做旅游這個行業20多年了算不清游廬山景區需要多少費用,算著算著就奔2000去了。小黑諸鳴列出廬山核心景區的費用676元,外圍景區還有805元費用。視頻發出后立刻引發爭議。
廬山收費為何頻遭吐槽?有關廬山旅發委負責人解釋,由于歷史行政區劃的原因,自1984年設立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至2016年,整個廬山分別由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星子縣、九江縣、廬山區、廬山墾殖場和江西省廬山自然保護區等6個部門管理,所以造成廬山旅游資源被多方開發利用,也就是“一山六治”的現象。
從以上當地有關部門的回應,結合廬山景區的旅游管理架構來看,之所以造成目前多頭收費的管理現狀似乎是客觀原因所致,有關解釋也看似沒毛病。但有一點不容忽視的是,在游客不知情的情況下,如此這般收費確實很容易帶來誤導,讓人覺得有點吃相難看。難怪有網友為此戲謔道:一百六十元看日照香爐生紫煙,再掏三十五看瀑布掛前川,記錄飛流直下三千尺,景區說你還得再掏一百元。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云南省迪慶州德欽縣梅里雪山國家公園創建“擋風景的圍墻”一事也曾引起網絡熱議。而對于砌圍墻的理由,當地文旅局工作人員也有類似回應,概因當地經濟條件不好,為了扶持村民,就委托相關公司對景點進行日常經營和維護,其旅游收益便作為反哺資金發放給村民。
實事求是地說,在門票收費之外,有的景區適時開發一些“二次收費”項目原本無可厚非,但像廬山這樣將整個景區人為切割為山上和山下不同區域,分多個景點進行收費的做法實屬鮮見,這不僅會極大破壞游客的游覽預期,也極易給當前日趨火爆的旅游市場帶來不可預估的負面影響。而這般收費景象之所以頻現,說白了,無非還是門票依賴癥在作祟,不客氣地講,就是不讓游客“白看”。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今年五一假期期間洛陽欒川老君山景區給游客打下“十年欠條”的暖心做法。此種做法不僅讓游客深感意外又感動,贏得大量網友的稱贊,很大程度上,這種小小的人性化舉措,既可讓景區在大眾印象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和口碑,也勢必有利于景區的長遠發展。另外,如杭州西湖每年接待游客約3000萬人次,按照100元一張門票計算,可能會損失30億元門票。可根據2019年的官方數據,杭州的旅游收入高達4236億元,不收門票的西湖通過自身影響力輻射周邊,至少帶來了一半的收益。
旅游經濟不是單一的門票經濟,而是一個綜合性產業。景區的吸引力,不僅在于好風景,也包括游客的體驗和感受。美麗的風景當然很重要,但并不是唯一選項,與游客緊密相關的場景,已成為更關鍵要素。如果相關服務和治理跟不上,無法讓游客感覺票有所值,再好的風景都可能失色。
一言以蔽之,有關部門發展旅游還是應跳出“門票經濟”思維,要少些短視思維,多些長遠考慮,要學會算旅游經濟大帳。適應旅游發展大勢,切實提升旅游經濟發展能力和綜合管理能力,在突出服務品牌上多下真功,多一些實招,如此,旅游經濟方能發展得更為生機勃勃。(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