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頭條!姜進章:只有進入IP消費時代,城市才能獲得更高級的發展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字面譯為“知識版權”。近年來,在互聯網語境下,討論IP似乎成為了一種時尚,IP經濟已成為各大城市發掘增長新動能的重要方式。姜進章,上海交通大學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紫竹中美新媒體管理聯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在他看來,IP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相結合,而對于城市來說。唯有進入IP消費時代,才能獲得更高級的發展。
(相關資料圖)
姜進章IP具有文化內涵和價值觀這些年,IP在社會上大火。從前說做品牌,現在說做品牌IP;從前說開發游戲,現在說開發游戲IP;從前說做影視,現在說做影視IP;從前說打造個人品牌,現在說打造個人IP……形形色色的IP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但IP到底是什么?
“IP和品牌最大的差別在于,品牌只是一個符號,它憑借信任度占有市場,促使人去購買。而IP是價值觀和情感共情而吸引用戶。”姜進章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的時候談道。他具體解釋了IP的五大要素,首先IP要有一個呈現形式,有一種符號可以鏈接媒體和大眾產生最直觀的感受,其次它要有故事元素,在IP的制作流程中,往往是先有角色的設定和誕生的背景。其三是普世元素,能讓人感受到對世間美好事物的追求。第四則要呈現IP的價值觀,也是其核心的要素。最終,IP需要和相關用戶產生精神的共鳴,所有人都認同這個角色,并引發共情。
姜進章強調,IP的關鍵是一個知識產權,具有精神的內涵,能夠引起大眾對于產品和服務的注意,加深對于企業的印象和情感的共情。一個優秀的IP,能夠引發與受眾之間的精神共鳴,產生情感的依賴和價值的認同。“就好比現在明星都說要打造人設,這種人設就是IP的一種,讓明星背后有故事,從而促進粉絲的認同和共鳴。”
高層次消費需要IP打造
當下,將IP引進商業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情。不管是印力、凱德、大悅城、華潤、龍湖等知名的企業,在運營商業項目時,都喜歡引入各種IP,有的甚至將自己的整個項目就做成一個IP。
“這是一個進步的現象?!苯M章指出,過去大家不強調IP,是因為消費還處于初級階段,只不過是純粹地購買商品的功能。后來社會進步,以信任為基礎逐漸上升到品牌層面的購買。而今,隨著經濟的發展,國際消費中心的建設等大背景下,購買開始以情感為基礎,這便是IP消費。換句話說,如果不能發生IP消費,那么城市也無法進入更高級的發展階段。
如今的市場上,IP商業化大潮迅猛波及,引進的IP種類也是花樣百出。一個人總想充分地表達自己內心的品味是好事,對于商業項目來說亦是如此?!爱斎?,有些項目有辦法能自我表達,它就會進行自創IP,如果能力還不夠,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引入IP或聯名IP。當然,引入IP需要和自己的定位相匹配,否則即使聯名,也會失敗?!苯M章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迪士尼這樣的IP如果放在縣城里,就是不匹配,這與兩者間的社會支持、消費水準、交通建設等各方面的背景相關。
事實上,任何的商品或者企業,都希望能將自己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意愿向社會表達出來,引起共情,引發他人的精神共鳴。如果說,過去中國購物中心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準確的功能定位和業態組合的話,那么發展到今天,購物中心想要更進一步發展,就需要超越物質生活消費的層次,同時走入人的內心世界并產生具有感召力的心靈共鳴。“IP無疑是最直接有效的展現形式。”姜進章肯定道。
上海還缺少體現上海精神的城市IP
近年來,城市IP也是一個很火的話題。所謂城市IP,其實是一個城市文化創意的表達,是這個城市更高層級的表現,它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融合在了一起?!笆澜缟纤械氖挛镒罱K都是走向文化化。”姜進章提出了一個觀點,城市初級階段是文化產業化,而未來的目標則是產業文化化和一切事物文化化。
事實上,在當下創意經濟新時代,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不僅要看經濟、科技發展水平,更要看文化創新能力。而城市發展的核心,則是文化融入城市,內化為城市的精神氣質,最終提煉城市超級IP,增強城市凝聚力和影響力,從而轉化為城市的競爭力。
所以,姜進章表示,沒有文化產業就沒有城市更新,沒有文化創意產業的城市更新發展就會顯得非常庸俗。城市更新就是淘汰非文明、非進步的東西。而文化創意產業,現在也被叫做細胞產業。讓這樣的細胞進入到城市的每一個部分,城市就會變得更加文明,它是城市更新的推動力。
但是,他認為上海還缺少能表現其精神內涵的城市IP。不管是目前的一些地標建筑還是商業項目,都比較片面,并沒有體現出上海最核心的城市精神?!拔矣X得上海的城市精神總結下來就是,不但不把問題推給周邊,還幫助周邊解決問題。比如,上海從來不把污水排放到周邊,反而將周邊城市的污水都處理了。在‘非典’時期,上海出了一句口號:不讓一個病人流出上海,也不讓一個病人經過上海得不到醫治。再比如上海作為長三角核心城市,拉動了周邊所有城市的發展。這就是一種可貴的城市精神?!?/p>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過去的單純依靠勞動力優勢發展經濟的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今的城市發展需求。唯有打造文化特色,才能避免“千城一面”。城市IP作為城市文化載體,實現了城市文化與IP價值的融合,可以通過文化創意使得城市所承載的歷史文化、產業發展獲得全新的傳承,進而推動城市功能布局加快優化。城市IP的打造也將透過精神內涵的抒發,改變城市生活的方式,賦能城市更新與發展,形成新時代背景下城市發展的新姿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