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8月30日消息(記者 蒙?。?月30日,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關于12批次不合格食品情況的通告(2023年第12期)。記者了解到,不合格樣品12批次。發現的問題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劑不合格、微生物不合格、農藥殘留不合格、質量指標不合格。
據介紹,近期,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抽檢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飲料20大類食品共222批次,其中合格樣品210批次,不合格樣品12批次。不合格樣品包括:
??邶埲A興佳隆貿易行銷售的標稱海南南國食品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木瓜干(生產日期:2023-03-01,規格型號:158克/袋),檢驗項目二氧化硫殘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海南南國食品實業有限公司對檢驗結果提出異議,并申請復檢;經復檢后,維持初檢結論。根據規定,蜜餞涼果類二氧化硫殘留量不得超過0.35g/kg。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海南旺豪時代投資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海南昌之茂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昌茂香脆椰子塊(生產日期:2023-03-10,規格型號:120克(獨立小包裝)/袋),檢驗項目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據了解,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主要用來評價食品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菌落總數超標說明個別企業可能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或者包裝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還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加來農貿市場陳小萍銷售的黃豆芽,檢驗項目4-氯苯氧乙酸鈉(以4-氯苯氧乙酸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臨高調樓通果蔬菜攤銷售的黃豆芽,海口美蘭曾德高蔬菜攤銷售的綠豆芽,海口美蘭盧日華豆芽攤銷售的黑豆芽,檢驗項目6-芐基腺嘌呤(6-BA)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我國明令生產經營含有6-芐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鈉、赤霉素等物質的豆芽。豆芽中檢出4-氯苯氧乙酸鈉,可能是由于生產者在豆芽生產過程中為了抑制豆芽生根,提高豆芽產量,從而違規使用相關農藥。
昌江十月田愛華菜攤銷售的水芹,檢驗項目毒死蜱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根據規定,水芹蔬菜中毒死蜱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02mg/kg。
海南宸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銷售的甜椒,檢驗項目噻蟲胺和氧樂果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銷售的辣椒,檢驗項目噻蟲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根據規定,噻蟲胺在辣椒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05mg/kg;氧化樂果屬于高毒、高殘留的農藥,已被禁止在瓜果蔬菜上使用了。
??谛阌Ⅷ櫇卟伺l店銷售的韭菜,檢驗項目腐霉利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根據韭菜中腐霉利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2mg/kg。
海南旺佳旺商貿有限公司仁恒里店銷售的山藥,檢驗項目咪鮮胺和咪鮮胺錳鹽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據了解,有些地區在種植山藥時為了防范山藥炭疽病會噴撒含咪鮮胺和咪鮮胺錳鹽的化學藥劑,對劑量和休藥期把握不準,導致殘留超過限量。
瓊海大路新萬客源生活超市銷售的標稱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有限公司生產的洋浦澳斯卡一級大豆油(生產日期:2022-10-18,規格型號:5升/瓶),檢驗項目酸價(KOH)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根據規定,大豆油中酸價的最大限量值為0.50mg/g。大豆油中酸價(KOH)檢測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企業原料采購把關不嚴,也可能是生產工藝不達標,還可能與產品儲藏條件不當有關。
針對上述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已經采取措施依法予以查處,責令食品生產企業查清產品流向、召回不合格產品、分析原因進行整改;責令食品經營環節有關單位立即采取下架等措施防控風險。并責令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查清進貨渠道、產地等信息并向相關部門報告;責令食用農產品銷售者對不合格產品立即采取停止銷售等措施防控風險。
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歡迎公眾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監督,如果在市場上發現有害食品,請撥打12345投訴舉報。
這10個消費警示請查收>>
警示一:食品質量需留意,健康安全你我他
食品安全投訴舉報是熱點,反映出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高度關注。因此,消費者在選購食品選擇餐飲店時注意以下幾點:
一看銷售者是否有固定經營門店、經營資質是否合法有效,是否亮證亮照經營。盡量選擇知名度較高、信用度較好的商家購買,謹慎在臨時交易點、流動攤點購買食品。
二看預包裝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重點看食品生產日期和保質日期,注意是否超過保質期限,不要購買無任何標識的三無食品;選購食品時,盡量選擇信譽度好的食品企業生產的食品,購買散裝食品要注意了解來源等。
三看食品外觀,避免購買霉變、混有異物等感官異常的食品。四是注意查看餐飲店的加工和銷售環境是否干凈整潔,是否具有符合衛生要求的設施、設備;從業人員是否佩戴健康證、穿著是否符合要求,操作是否規范;食品顏色、氣味是否正常。
警示二:預付消費需謹慎,充錢容易退錢難
在預付式消費領域,商家關店倒閉事件時有發生,同時還存在不履行合同約定、余額無法退款、預付卡限制消費條件等問題。因此,消費者在預付消費時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了解商家規模、口碑,及時掌握商家經營狀況,關注相關消費風險預警信息。
二是理智購買預付卡,應了解自身是否確實長期需要進行此類消費,按實際需要量購買預付卡,防止受商家營銷話術影響沖動消費。
三是購買預付卡前不要輕信商家口頭承諾,應根據約定的雙方權利義務簽訂合約,尤其是要約定提前解除合同、退費退款、爭議解決途徑等條款。
四是要根據約定的消費期限合理安排使用,盡量避免快到期扎堆使用等情況。
五是要留存付款票據、消費記錄等憑證,以便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及時有效維權。
警示三:定金訂金要注意,混淆概念迷人眼
消費者預定商品、服務時,切勿混淆“定金”和“訂金”:訂金具有預付款性質,可以退款;
定金則是一個法律概念,通過“定金原則”對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的履行提供擔保,對交易雙方都有約束。消費者違約,經營者可以不退定金;經營者違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部分經營者故意混淆兩者,讓消費者預付費用時以為是訂金,實際寫的卻是定金,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經營者收取任何費用都應當明確告知消費者,并征得消費者的同意。無論收取的是“定金”還是“訂金”,經營者都負有事先說明義務,并應與消費者充分協商確定。合同中還應顯著提示交納“定金”可能帶來的風險,不能以“訂金”忽悠消費者交費,卻以“定金”寫入合同,要求消費者承擔定金罰責。消費者也要注意二者的區別,仔細查看合同內容,審慎簽約。
警示四:安全使用化妝品,只給肌膚添光彩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顏值的期待及要求不斷提升,化妝品的需求快速增長。因此,消費者在選購化妝品時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在 購買化妝品要注意標簽基本內容:產品名稱、生產企業名稱和地址、成分、生產許可證號、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或生產批號和限期使用日期)、批準文號(僅特殊用途化妝品)。如果是進口化妝品,應有中文標簽,內容還應包括:原產國、進口商或經銷商名稱和地址、備案號等。目前,國產及進口化妝品的注冊及備案信息均可通過輸入產品名稱、批準文號或備案號的方式,可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或“化妝品監管”APP進行查詢。
二是要注意化妝品標注的保質期都是在未開封的情況下的保存期限,開封后應及時使用。
警示五:醫療美容項目多,事先了解很必要
醫療美容是一種醫療行為,相關機構應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并核準醫療美容服務內容。因此,消費者在選購醫療美容時注意以下幾點:
醫療美容具有一定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要樹立正確審美觀念,切不可盲從跟風。在消費前,要認真查看機構是否有資質,了解美容醫生是否具有《醫師資格證》《執業醫師證》等相關信息。
消費者可以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數據查詢欄目,判斷藥品、醫療器械等產品的生產渠道是否正規,是否為依法注冊(備案)的產品等。
在簽訂合同前,仔細閱讀相關條款是否合理,是否明確醫美項目、內容、權利、義務;檢查麻醉、場所消毒、藥械使用等項目的標準和收費明細,確保自身的知情權與選擇權。
警示六:物業管理千萬家,收費明細公示化
隨著物業服務需求持續增長,物業和業主的相關爭議也隨之增多,反映的問題主要是水電費、公攤費、停車費、物業管理收費不合理,電梯故障多等。因此,消費者在支付物業消費時注意:
一是將物業服務作為購房參考的重要因素,可以通過網絡查詢、朋友口碑、實地考察已服務項目等方式,深入了解物業企業。
二是認真閱讀前期物業服務合同內容,看合同是否約定額外收費事項,看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三是了解物業服務費的起算日期。物業服務費的起算日期一般是從房屋正式交付給業主之日起計算,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四是及時了解物業服務收費相關政策、查看物業公司收費公示細則,對比收費是否有出入。
警示七:直播帶貨成風潮,擦亮眼睛謹慎購
直播帶貨生動形象、代入感強,消費者很容易沖動付款。在直播過程中夸大宣傳、誘導消費、產品質量不合規、售后退換貨服務不到位等現象,是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因此,消費者在直播購物時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保持清醒和理智,避免沖動下單,盲目消費。要貨比三家,謹防虛假優惠,仔細查看標價及優惠券使用限制條件。
二是要有甄別和存證意識,弄清商品的來源、效能及宣傳的優惠活動,及時保存相關的證據,可以截屏頁面、保存直播視頻或聊天記錄,并且盡量選擇正規電商平臺和信譽較好的主播,商品品質和售后服務才會更有保障。
警示八:交通工具沒故障,人身安全有保障
新能源汽車和電動自行車銷量持續增長,消費糾紛也呈上升趨勢。因此,消費者在選購交通工具時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深入了解購買的車輛性能、售后服務條款等內容,和經銷商簽訂購車合同。如有特殊承諾,可以要求經營者在消費票據上做備注或寫入合同。
二是提車時要仔細檢查車況、重要部件的性能、配件和內飾裝潢等配置是否與說明書或宣傳資料相符,若存在問題,要及時提出。收好與“車輛三包”相關的隨車資料,以便保障售后服務?!断M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計算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耐用商品或者裝飾裝修等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
警示九:培訓機構易紛爭,示范合同要簽訂
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因師資不足拖延開課、擅自更換教學內容、拖延退費、突然搬遷、關店失聯等原因造成違約時有發生。消費者在進行校外教育培訓時注意:
一是有針對性地參加職業技能或課外培訓,理性選擇培訓機構,勿輕信廣告宣傳,注意核查培訓主體資格和辦學資質;不要一次性繳納時間跨度超過三個月的費用,分期付款時要注意甄別是否為金融貸款,避免陷入套路貸的圈套。
二是選擇培訓機構和課程時,一定要和培訓機構簽訂合同,要對照教育部和市場監管總局制定的《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訂版),對合同的重要條款如課程、費用、時間、地點、師資、解除合同條件、違約責任等要認真了解,并索要發票收據、合同等。
警示十:理財投資有風險,高額回報不可信
各類金融機構推出的金融產品專業性強且花樣繁多。有的不法企業以高額投資回報虛假宣傳行詐騙、非法集資之實。因此,我們提醒大家,尤其是老年消費群體,要提高風險意識,選擇正規銷售渠道購買理財產品,了解營銷人員是否具備銷售該產品的從業資格,警惕營銷人員銷售誤導。同時還要注意保護個人金融信息和金融資產安全,不明鏈接不點擊,可疑賬戶不轉賬,了解清楚理財風險程度后,再結合自身條件選擇是否購買。對“高額回報”要警惕,避免誤入投資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