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少云在給病患做檢查。資料圖片
(相關資料圖)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劉旭
□馬珂
9月5日,第49屆南丁格爾獎頒獎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作為中國7名獲獎者之一,來自海南的邢少云登上了領獎臺。這也是海南省護理工作者首次獲得南丁格爾獎。
1995年,20歲的邢少云從海南省衛生學校畢業,被分配到海南省第五人民醫院(海南省皮膚性病防治中心)麻風院區工作。這里是海南省規模最大的麻風病院,4個病區分散在偏僻荒涼的山坡上,從第一病區走到第四病區差不多需要1個小時。
由于工作性質特殊,麻風病院區的護士極不穩定,甚至一度招不到。“我有選擇權,可這里的患者沒有,如果大家都不做麻風病病區的護士,誰來護理這些麻風病休養員?”邢少云說。麻風病休養員多數患病后就離開了家,院區里每來一名新的醫生和護士,他們都很高興,將醫護當作親人。為此,邢少云堅決選擇留下來,這一待就是28年。
工作以來,邢少云和團隊不懈鉆研,用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優質的護理,最大限度緩解患者病痛。由于工作出色,2002年邢少云被任命為麻風病區護士長。
2010年,邢少云帶領護理團隊在全國麻風病區中率先應用PDCA質量管理工具、MEBO清創術和再生醫療技術治療麻風潰瘍,并總結出一套對麻風潰瘍非常有效的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創面的治愈率,縮短治療周期,降低麻風足底潰瘍的截肢率。
護理患者生病的軀體已是不易,可更難的是如何撫平社會歧視給患者造成的心理創傷。
麻風病人往往因病致殘、面容毀損。因為世俗偏見、恐懼和歧視,也讓這些病人把自己當成了另類。同時,早期醫護人員也都做著全面的防護,這一層隔離衣卻隔開了醫患之間的距離。
“不能這樣下去了!”邢少云要用自己的勇敢來打破醫護人員和患者之間最后的隔閡。
經過對麻風病的不斷了解和學習后,她言傳身教帶領團隊消除麻風歧視,并冒著被傳染的危險,以自身經驗總結出麻風病可防、可控、不可怕的宣傳思想。
院區醫護人員們在充分學習和提高認知后,逐漸褪去了護理時的隔離衣。看到省內最大的麻風病院區醫護新的護理方式安全有效,隨之而來的是全省麻風病院區醫護人員都脫去了厚重的防護服。患者們也漸漸感覺到,自己不再被懼怕,得到了尊重。
“好的技術、積攢的經驗,不能止步于院區。作為醫護工作者,我們有義務把這些推廣到更需要的地方去!”在“麻風病人難愈合創面救助行動”中,邢少云團隊下鄉進行康復指導、宣講,提升基層醫護人員服務技能。對464人次開展“麻風畸殘預防與康復培訓”,為全省培養和輸送了一批專業型臨床麻風護理骨干。
麻風病休養員大多年少時孤身進院,就再未離開。老人們多數身體畸殘、行動不便,上了年紀更需要陪伴。邢少云會經常跟老人談心解悶,像家人一樣聽他們傾訴生活瑣事。多年的相處,讓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時代變遷,麻風病人越來越少,邢少云說:“絕不辜負老人們真摯的感情和信任,只要還有一個麻風病人在這里,我就會一直守著為他們養老送終。”
目前,海南全省麻風發病率、患病率指標已達基本消滅標準,麻風病患者的生活在逐漸改善。邢少云用人生中最美好的28年譜寫了一曲溫暖人心的生命之歌,以責任和擔當踐行著新時代的南丁格爾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