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根據智聯招聘與澤平宏觀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報告,從95后人才吸引力指數看,北京、深圳、上海位居前三,廣州、杭州、南京、蘇州、成都、武漢、佛山位居前十,太原市位列第47名。可見,太原市的吸引人才能力較弱,相對總體,充滿活力和抱負的95后年輕人更傾向經濟活力高、發展潛力大的東部地區,這也是近年來山西省人才引進難的一個縮影。
山西省人才引進難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五點:1.地理區位吸引力不高,引人環境有待改善。山西地處中部,相比較而言,地理區位吸引力不高;一些制度和措施不盡如人意,引人環境有待完善。2.產業結構單一,發展潛力有待提高。山西經濟發展依賴傳統重工業與煤炭產業,隨著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傳統產業增長空間受限,而新興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經濟增長存在瓶頸。2018-2022年,山西GDP位于全國后十名左右,省會太原經濟發展同樣相對滯后,不利于人才引進。3.企業薪資水平整體偏低,無法滿足人才預期。山西薪資水平整體偏低,缺乏激勵機制。薪資水平達不到人才的心理預期,人才難以引進。4.高等院校較少,高層次人才引進乏力。山西共有30多所本科高校,中部六省中的湖北省有60多所,山西大學與太原理工大學作為省內僅有的兩所“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在2022年軟科排名中,分別位于第111位和第113位,均未進入百強高校名單。高等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本科院校層次有待提高,高層次人才引進乏力。5.重引入,輕利用。一些企事業單位在人才引進時給予更多承諾,在引進后缺少長效機制,往往無法充分發揮人才作用。
那么,山西省靠什么引進和留住人才?1.打造引人的軟環境,塑造用人的軟硬環境。山西地理區位無法改變,可以改變軟環境。政府相關部門需要進行制度創新,借鑒發達國家和發達省份的典型做法,創造良好的引人和用人軟環境,讓人才引回來后能夠愉悅工作,在住房和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便利條件,用良好的軟環境彌補地理區位的不足。2.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新興產業。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等手段,積極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著力打造新興產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引人提供廣闊的發展機遇。3.優化薪資待遇,提高非物質待遇的吸引力。優化薪資待遇,利用股權、期權激勵,將人才的收入與業績、貢獻掛鉤,使其價值得到真正體現;用非物質待遇特色引人,給予人才更大的成長空間。4.推進高等院校建設,引進高層次人才,發揮高層次人才的示范作用。推動山西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通過增加投入、優化學科布局、引進學科帶頭人等方式,在人才引進、利用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發揮人才集聚效應,發揮人才的示范作用。5.引用并舉,做好人才的職業生涯規劃。在引進人才的同時,為避免人才流失,應做好人才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培訓、職業資格認證、學歷教育等支持。此外,要用好學緣、地緣、親緣關系,通過這種牢固關系引進更多高層次人才。
(山西省專家學者協會梧桐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