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前段時間,一篇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研究中心的調研報告在“訂閱號”“朋友圈”不斷刷屏,原因就在于僅靠一篇調研報告,就把貴州“村超”火爆出圈背后原因講透了、講明了。俗話說“學寫文章前要先學范文”,年輕干部剛剛開始學習調查研究,應當也要從范本中學起,從報告中學會調研。
學“調”與“查”,從“現象化”到“邏輯化”。解鎖成功密碼,關鍵在于看清鎖的款式。國家發改委關于“村超”的調研報告分析貴州榕江的足球文化,一直上溯至80年前,了解到當時不到40萬人口的山區小縣便有5萬人會踢足球,有全民參與、純粹且接地氣的深厚群眾基礎。調查研究就現象談現象,談不出因、講不了果。要挖得全背景,通過鐵腳板反復查看問題所在地的現狀,以挨家拜訪、調閱資料等方式了解之前的狀況,深挖經濟轉型發展、人口結構變化等城市建設不同階段帶來的影響,從而最終講得清“前因”、講得明“后果”。要摸得實情況,以蹲點式調研、跟蹤式調查等方式,掌握實際的基礎、實際的問題,以實例和數據支撐,提升報告的科學性、可信度。要找得準原因,從市場供需、文化背景、結構構成等多個方面分析關鍵因素,以整體看局部,以局部看全域,分析單個現象發展的全面過程。
學“辨”與“析”,從“是什么”到“為什么”。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調查報告同樣如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觀點建議孰好孰優雖無明確評判標準,但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卻可見一斑,在成果交流時一目了然。從為什么是“燒烤”,到為什么是“淄博燒烤”,體現的是調研課題組人員對問題的反復思考、反復辨析。要由表及里,拓寬思維的深度,善于從供給追溯到需求,從行為追溯到心理,從面上追隨到根上,在逐步延伸中,把現象與問題的根源逐步解密。要由此及彼,拓展思維的廣度,不斷思考從籃球到足球、從火鍋到燒烤的比對,在個性的“是什么”中解答出共性的“為什么”。要由點到面,拔高思維的高度,從“群眾的喜聞樂見”思考政府支持和社會參與的問題,從“自發的全民參與”思考群眾自治和基層善治的建議,讓有立意的調研變得更有意義。
學“借”與“鑒”,從“抄招式”到“會功夫”。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學習調研報告,學會分析是基礎,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才是真功夫。調研報告能夠快速“出圈”,依靠的就是快速地捕捉、快速地查證,在第一時間結合第一手資料作出系統分析。掌握對熱點背后的敏銳捕捉,立足熱點找原點,時刻保持對熱點社會現象、出圈網紅現象的政治敏銳,學會以政治角度思考問題,以旁觀者的角度思考整體背景、看待各方因素,練就敏銳觀察力、洞察力。學會對單個現象的系統分析,警惕斷章取義、囫圇吞棗,善于抽絲剝繭、析毫剖厘,學會錯位思考、錯時比對,從發展歷程、具體事例、客觀數據以及各方因素中見微知著,提升個人思維的科學性、系統性。練就個人工作的深度思考,要堅持以學促干,通過調查研究工作,熟練掌握本職業務知識,在不斷思考工作中練就系統工作思維,提出內容具體、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以寫好調研報告的“后半篇”,推動做好調研工作的“后半篇”文章。(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