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7月5日,長沙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赴耒陽,調研蔡倫古法造紙技藝。
暑期社會實踐團調研現場。
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通訊員 何安康 記者 吳公然)7月5日,長沙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赴耒陽,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蔡倫古法造紙技藝進行深度調研,尋訪非遺技藝,講好湖湘故事。
蔡倫古法造紙技藝即利用麻頭、破布、魚網和樹皮抄造植物纖維紙,發端于東漢元興元年。耒陽是蔡倫的故鄉,在蔡倫親授造紙術的基礎上,對蔡倫古法造紙技藝進行完整系統的傳承和發展,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成為耒陽享譽湖湘乃至全國的產業。
6月24日晚8時,蔡倫古法造紙技藝亮相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的《非遺里的中國·湖南篇》節目,該節目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攝制。
調研中,團隊首先來到蔡倫古法造紙技藝傳習所,在傳承人梁成富的帶領下,實地考察了蔡倫古法造紙技藝全流程、非遺傳承現狀、目前面臨的困境等內容。同時,梁成富還向團隊成員展示了古法造紙技藝技能。
當天,團隊成員還到訪了耒陽市紙博物館,了解蔡倫的生平、相關的文獻文物和造紙術對世界發展的重要意義,全方位領悟造紙文化的博大精深,近距離感受紙香、紙韻、紙魂、紙圣傳奇和紙蘊文明。
來源:紅網
作者:何安康 吳公然
編輯:文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