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6月29日電 (常濤)“如果將5G發展比作一場足球賽,現在則到了中場換人的時刻,需要新力量加入。”2023年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海)28日開幕,其間,在談及5G發展階段時,高通公司技術標準副總裁李儼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李儼2002年加入高通后,開始領導高通中國標準團隊,負責高通在中國的標準事務。他與中國的電信運營商、無線通信標準組織、通信企業和學術機構有著廣泛聯系,長期關注并且對中國無線通信技術現狀及政策法規有著深刻理解。
在接受中新經緯專訪時,李儼還對目前行業廣泛關注的5G投資回報、5G應用等問題發表了看法。他表示,全球的運營商都非常關注5G投資回報的問題,但實際上僅靠增值業務還遠遠不夠,運營商想要從5G布局中獲得更好收益,還是要加強服務行業力度,回到最初對5G的設想。
以下為中新經緯對話李儼實錄(略有編輯):
5G紅利仍在釋放,需要新力量加入
中新經緯: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5G發展到現在,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應用層面,似乎遇到了瓶頸,對運營商、終端廠商甚至技術設備廠商來說,5G紅利是否已經消失?
李儼:5G的紅利沒有消失,5G的紅利仍在不斷釋放,行業參與者的積極性也有待激發。我們正不斷利用5G技術來增強用戶的體驗,但是仍有大量尚未被釋放出來的潛力。比如,5G未來在行業層面的應用就有很多沒有被挖掘出來的能力。因此,想要讓5G的紅利釋放得更快,就需要新生力量的加入,在他們進場之后,利用他們的新思維、新觀點,利用5G技術重新賦能他們原有的產業,這個時候就能看到5G的紅利能夠迅速被釋放出來。
中新經緯:但能上場的隊員難道不應該早就上場了嗎?會等到這時候嗎?
李儼:想要取得更好的結果,就需要新隊員上場,在局部點上采取不同的措施。過去四年,行業做了很多溝通工作,目的就是讓各個不同行業的參與者更了解通信,更了解5G技術如何賦能他們自身的行業,從而利用他們的行業知識來激發出5G更多的潛能。
中新經緯:所以下一步激發5G潛能,需要點對點地去改變?
李儼:5G商用已經四年了,運營商已經在積極推進5G賦能。從行業的角度,如果行業能按自己的思路,有滿足自身需求的網絡,然后利用行業的運營經驗、生產經驗來開發5G應用,我相信在這個新的思路之下,會打開新的局面。
但實際上,過去幾年,在通信行業與千行百業合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雙方的思維差異很大,一些通信業的人覺得很好的方法,當拿給行業里的人去應用的時候,他們接受還有一段過程。
現在事情正起變化。通信行業正在融入千行百業,了解他們的需求,只有充分了解后才能將5G應用于這個領域。目前已經有很多初創企業完成了這個階段,我預計他們很快會進入拐點,開始快速增長。我比較樂觀,接下來5G應用的潛力將會大量釋放,我們要對行業保持耐心。
5G迎來拐點,然后呢?
中新經緯:本次大會,不少人提到了5G發展迎來拐點。你認為拐點來了嗎?
李儼:10年前,4G帶給大家強烈的體驗感,實際上是由于互聯網公司的介入,他們將移動互聯網的應用與體驗發揮到了極致,所以大家很容易迅速感知4G的好處,在哪些地方有用。5G也是一樣,通信企業搭建了平臺,等用戶來把5G使用起來。
目前我認為用戶是真的對5G有需求,眼下是非常好的時間點,中國在做制造業升級、產業升級,其中涉及到很多柔性制造、可控性、數字化方面的需求,很多企業都在做相應的考慮,而5G是他們一定會用到的一項技術。企業自身的內在需求已經被激發出來了,后面可能就水到渠成地開展5G的應用。
中新經緯:你是以什么標準來判斷拐點到來的?以時間還是以企業的表現?
李儼:我們看到,那些真正在行業里深耕的企業已經開始把一條條路疏通了,而且有些企業已經有所突破,這是拐點到來的標志。
中新經緯:拐點之后我們能看到什么?
李儼:每個行業不一樣,可分別來看。比如在工業領域,今天很多工廠都在做自動化,做可編程控制器(PLC)的生產。但實際上,過去幾年,我們說到5G進工廠時,更多的都是在解決PLC的難項,也就是PLC的節點與控制器之間的問題。
但在執行節點這一部分,確實存在技術上的一些挑戰,這也與工業生產對可靠性的要求極高有關,需要很快的反應速度,這并不是說這些需求5G滿足不了,而是5G要如何去適配這些需求。
以前通信人不懂,總是認為我們已經做到了毫秒級的時延,怎么還不夠用呢?但的確不行,很多問題都沒有解決。但過去三、四年間,很多小企業就在深耕這一領域,有了突破,這就是時間的磨煉。隨著這些公司起到好的示范作用,更多人員和資本就會進入,很多問題就能很快、很好地得到解決。
中新經緯:很多人提到“上半場”和“下半場”,5G只有這兩個階段嗎?還是說5G其實分為上、中、下三場,而我們正處于“上”?5G目前處在哪個階段?
李儼:這很難以定量的方式去劃分。我覺得不管是上半場還是下半場,都需要做事,現在需要新的力量參與進來。如何讓新玩家進場,這是核心。
從技術標準的角度來看,所有與消費類、工業相關的標準,我們都推動實現了,但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推動落實。實際上,技術和標準演進之外,最終的問題是如何能夠讓行業應用它們。
運營商想賺5G的錢,僅靠增值業務還不夠
中新經緯:這兩天我聽到了很多關于5G投資回報的聲音,運營商自己也在談論。我們到了該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了嗎?
李儼:不僅是中國運營商,全球的運營商都在談論這個問題。5月初我參加了一個5G-Advanced會議,其中也有運營商參會。一旦談到一些新功能,運營商很關注能否在現有的環境下進行,他們關心的是如何讓現有的投資發揮價值。
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在被考察的公司中至少有7個國家的運營商在開通了5G后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不再下降,甚至開始增長。4G時代時,大家都知道我們是在提速降費,但5G時代,ARPU值變成了增長,這個趨勢很明顯。可以看出,5G確實讓消費者有更強的意愿使用數據量更大的內容。比如今天大家花很長時間在手機上觀看高清視頻,這確實是消費習慣的改變,因為5G為大家提供了觀看高清視頻的能力。但是我認為單獨依靠消費類市場的趨勢,遠遠不夠,因為它沒有在用戶體驗或者用戶應用方面實現突破性的改變。因此,一定要想辦法開發新的東西。
運營商也在做很多嘗試,比如利用5G能力實現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甚至通過增強現實的能力實現對終端的遠端介入。比如適老化醫用,老年人不方便購買車票,那么可以通過數據通道直接連接手機,畫一個圈讓老年人點擊,簡化應用,我們稱這些為增值業務。然而想要讓運營商的價值能夠再度發揮,肯定還是需要回到最初對5G的設想,即如何服務行業,這些真正能夠產生增量價值的客戶。
因此,目前三大運營商都比較重視網絡建設、網絡未來投資,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接下來走過去,一定能夠得到回報。
中新經緯:大會期間有嘉賓提到5G應用的問題,他說5G殺手級應用還沒有涌現。過去我們對5G殺手級應用討論很多,但是否存在這樣一種可能,5G根本沒有殺手級應用?
李儼:如果未來更多的5G回報來自行業或客戶的話,而行業對定制化的要求特別強,每個企業有自己的特殊需求,那可能確實不存在原來意義上的殺手級應用。
什么是殺手級應用、爆款應用?爆款應該具有可復制性,如果想將一個企業的經驗原封不動地復制到另外一個企業,我認為這種可能性很小。但是5G有統一技術標準,形成一個框架,按照這個思路或流程將5G與企業的需求分析、部署、運維,將這樣的一整套流程打通后,以模式化進行復制,肯定會形成比較好的應用。
中新經緯:為什么5G時代很難出現殺手級應用?
李儼:4G時代出現了很多爆款應用是因為當時大家的需求趨同,因此就有幾款應用收獲了大量的用戶。但5G時代,用戶需求開始分化、個性化。此外,5G技術的發展能夠提供這種網絡能力,也允許大家需求分化。
但是,如果定制化、精細化的產品或應用的確能夠帶來收益,那么還是有可能形成爆款,這也就是為什么今天很多人在談論5G時也會提到AI,因為AI就為大家提供了網絡智能,幫助企業更加了解用戶,能為客戶進行網絡定制化服務,那么這種模式也會形成爆款。但是業務肯定是獨立的,每一個業務的需求也會不一樣。(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常濤:changtao@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中新經緯(jwview)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