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突發心臟“交感電風暴”,多方接力展開生死急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心臟交感電風暴是指24小時內發作3次以上的室速或室顫,容易導致心搏驟停,是一種嚴重危及生命的急癥。
近日,下午18:30左右,在一游樂場內,寧夏銀川遠道而來的張女士帶著孩子完成一天的游玩,就在離園時忽然暈倒在地,不省人事。熱心游客立馬呼叫工作人員并及時撥打了“120”。工作人員很快到達現場,此時有急救經驗的游客提醒,張女士可能出現了呼吸心跳驟停,工作人員當即給張女士進行了心肺復蘇,并取來AED進行了除顫。
“120”趕到后,急救人員一邊持續高質量的心肺復蘇,一邊及時將患者轉運到距離最近的浦東新區人民醫院。
此時,浦東人民醫院已經根據“120”傳來的資料做出了基本判斷,打開綠色通道,19時,張女士被直接送進搶救室,連接心電監護、開放靜脈通路、采血、完善心電圖、開通人工氣道后,氣道內噴涌出了大量粉紅色泡沫痰,這表明張女士已經出現嚴重的肺水腫。5分鐘后,心電監護出現室顫波,立即給予非同步直流電除顫,張女士終于恢復了竇性心律。但兇險的病情沒有給醫生和護士任何一點喘息的機會,室顫波仍然頻繁出現,短時間內給予電除顫多達10余次……
上級醫生陳嵩接到會診通知立即趕到搶救室,根據張女士的情況,迅速判斷其處于嚴重的心臟交感電風暴狀態。
交感電風暴就像一個失去束縛的惡魔,兇險異常,瞬息萬變,必須果斷阻斷!陳嵩當即給予了超短效β受體阻滯劑靜脈泵入,張女士的病情終于逐漸趨于穩定。經過一天兩夜的昏迷后,張女士經受住了心肺腦復蘇過程中的多重考驗,終于恢復意識,并成功脫離呼吸機。
再次與家人相見,張女士一家人無比激動。他們說:“多虧了醫院有急救能力,多虧了園方、‘120’無縫銜接!”正是急救意識、急救能力的高效運轉,才使這場驚心動魄的“生死時速”收獲令人欣慰的結局。這一成功案例,也再次驗證了醫院作為區域性醫療中心和上海市創傷急救中心(東部)的顯著成效。
詢問病史,張女士此前并未發現心臟疾病。但是,游玩當天中午,張女士已經感到胸悶、惡心,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興致,她強忍著沒有休息。陳醫生分析,張女士47歲,此前長期加班,再加上旅途奔波勞累,游園時天氣炎熱,出汗較多導致電解質丟失,這一系列誘因增加了她發生交感電風暴的風險。因此,在夏季高溫天氣下出行的市民應合理規劃行程,避免過度疲勞,并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來源:浦東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