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即時看!中國籃球,我們理應記住這一刻
中國籃球應該記住這一刻。
【資料圖】
在2023年的U19男籃世青賽的舞臺上,中國男籃在淘汰賽階段與籃球霸主美國隊相遇,比賽開局的進程一如預料,中國隊得分困難,美國人很快就在五星高中生的率領下拉開了分差,上半場就建立了多達15分的領先。
但在比賽的第三節,風云突變,隨著中國國青越打越好,比分牌上的數字不斷跳動,雙方的差距越來越小,終于在距離第三節結束還剩1分45秒時,王浩然的2罰2中幫助中國隊將比分改寫為59比58——中國隊反超了,在和美國籃球的正面對話中,來到比賽將近三節結束的剎那,中國隊成為了領先的一方!
無論結局如何,這都已然是值得紀念的一刻。
國青小將們遠征匈牙利,原本并沒有承擔太高的期待:四年前,國青上一次亮相世界舞臺的回憶并不美好,郭昊文、徐杰、姜偉澤、王泉澤領銜的那支U19,在世青賽舞臺上也曾經被寄予厚望,但是除了小組賽面對波多黎各取得一勝之外,整支球隊的表現遠低于預期。
賽事前兩場比賽,中國隊對陣塞爾維亞和法國一共輸掉110分,雖然擊敗波多黎各,郭昊文個人也屢有發揮,但其他比賽中國隊整體都缺乏競爭力,尤其來到排位賽階段,面對非洲球隊塞內加爾、亞洲小弟菲律賓,我們都以兩位數的分差落敗,其中固然有王泉澤受傷等等問題的影響,但最終在世青賽上一路潰敗,排名墊底仍是令人失望的。
那一次世青賽之旅,和兩個月后的男籃世界杯一起構成了中國男籃在2019年面臨的煎熬困境:既沒能在當下出成績,又難以看得到未來的希望。
隨后03級國青曾凡博、崔永熙、余嘉豪、林葳這一代球員因為疫情錯過世青賽,我們沒能和全球的同齡人一決高下。所以當這一批04/05年齡段的球員在未知的狀態下出征,又被分進了一個九死一生的小組,誰敢對本屆比賽做出過于樂觀的前景預估呢?
在短短5天時間內,中國國青打過4場比賽,比起四年前的成績,這次甚至一場比賽都沒贏,但他們依然有理由拍著胸脯說沒白來這一趟:4年前中國隊僅僅面對法國,單場比賽就輸掉了63分,而本屆賽事先后對陣法國、加拿大、西班牙、美國四支頂級強隊,凈負分差合計也只有61分。
當然,我們并不是要宣揚4場全敗就有多么光榮,但如果各位見證了比賽的過程,就會明白中國隊在每一場比賽里都不曾放棄:對陣法國,國青曾經在第四節將分差迫近到7分;對加拿大,國青在第三節一度只落后4分,甚至在終場前也只有7分之差;小組收官戰面對強敵西班牙,國青不僅領先進入下半場,甚至在第四節還一度反超了比分。
再有就是面對美國隊,雖然這支美國國青看上去技術粗糙,也并非個個都是天才五星高中生,但在ESPN的高中生排行榜上,排名2023屆全美前五的球員就來了3個,這批小伙子也的確恨不能每個回合都用空接扣籃來完成??芍袊犜谙掳雸隹恐笮l線孫亞輝的登場,以及王俊杰作為過渡點的增援,極大幅度地降低失誤,也就沒有再給美國隊快攻反擊的機會,陷入陣地苦戰的美國人效率奇低,眼睜睜看著中國小伙子們把分差蠶食殆盡。
第三節中盤時刻,國青前鋒王浩然突破暴扣,中國隊51比56落后;緊接著美國隊再次誤攻,送出半轉換的機會,偰李永煒的妙傳已經找到了切向籃下的王俊杰,士氣正盛之時,王俊杰怎么可能用一個庶民上籃完成終結,他全力起飛要做雙手灌框,但也正因此,他在被犯規的情況下落地扭傷,再沒有能夠回到本場比賽中。
隊友們堅持扛住了這一波勢頭,淡厚然代替王俊杰罰中2球,楊瀚森繼續制霸著兩端的禁區,王浩然反復沖擊全場攻下20分,也終于用他的罰球為中國隊拼到了反超的那一刻。
但也就是那一刻過后,主將們紛紛力竭,中國隊隨后吞下了一波0比19的反擊高潮,讓球迷的歡愉停留在那短暫的片刻,等內線核心楊瀚森再度替換登場時,雙方分差已經超過了中國隊能追擊的極限。
但也恰恰因為那片刻的反超,以及隨后的一瀉千里,更令“59比58”這個比分成為了應該記住的時刻。
我們應該要記住的,是中國隊是怎么贏的。
第一,韓登指導雖然幾場比賽以來飽受批評,但第三節突然啟用對抗出色的孫亞輝,這一支奇兵顯然效果上佳。配合王俊杰、楊瀚森的鋒線控球能力,為中國隊克服了失誤問題,只要把粗糙的U19美國隊逼進陣地戰,他們同樣欠缺辦法,尤其本場比賽的內線制高點被楊瀚森握在手里,美國隊強沖籃下無望,這才只能一次次嘗試不靠譜的跳投;
第二,承上文,在青年隊比賽里,一個出色內線依然有著非凡的價值。因為戰術素養、投籃穩定性等等還有差距,青年隊比賽注定是充斥著大量攻筐的,楊瀚森的表現證明他不僅是中國隊未來的內線希望,更是同年齡段全球最好的內線新人,對陣美國隊他單場拿下了8分10籃板7助攻6封蓋,中國籃球多少年來都有移動長城拱衛禁區,楊瀚森似乎是周琦之后最好的接班人;
第三,中國隊在本場比賽中,有部分球員明顯發揮較為搶眼,除了楊瀚森以外,還包括王俊杰、淡厚然、王浩然,這幾位球員的相同之處在于,他們都是隊內的身高擔當,全部來自于鋒線內線的位置;但也有不同之處,那就是這些球員的培養方式都各不相同,王俊杰初中就遠走澳大利亞的NBA學院,如今已經要加盟NCAA一級的舊金山大學;淡厚然完全由校園籃球培養,剛剛在耐高舞臺上大放異彩;王浩然則出自俱樂部青訓體系,來自深圳隊。
這充分說明每一條青訓道路都是有可能走通的,有天賦的年輕人只要得到正確的引導,在校園、在俱樂部、在海外,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故事永遠都在發生。
但問題隨之出現了:為什么中國隊在更換替補后立刻潰不成軍?我們能夠在這個級別比賽里承擔重任的球員仍是少數,比如不久前曾經在全國青年聯賽榮膺MVP的上海隊萬孟霖,在本屆世青賽上幾乎為千夫所指,他糟糕的控運,離譜的投籃選擇,是不是才更多代表了俱樂部青訓的現狀?還有海外球員、耐高球員,又有哪一個門派的球員是集體發揮穩定,都不會輕易犯錯的呢?好像也并不存在。
59比58是讓人興奮的比分,我們會樂于記住這一刻曾經發生過;但那之后的故事,也會讓我們展開更多思考:楊瀚森能夠在這樣的比賽里真的像約基奇一樣送出跨場長傳,王俊杰一對一生吃了2023年全美排名第二的高中生迪蘭·哈珀,淡厚然以舉火燒天的姿態完成了單手的暴力劈扣,這些美妙的瞬間都讓我們對中國男籃的未來多了一點點期待。
但中國籃球的青訓,是不是距離真正的成功還有太長的路要走?
無論如何,在北京時間的深夜欣賞這樣一場比賽還是會令人倍感愉悅:有夢可做,已經是很美好的狀態了。
至少,看著受傷倒在場邊的王俊杰,我們就有理由幻想,如果王俊杰沒有發生那個小意外,中國隊是不是還能扛下去?我們或許真的有可能和美國隊糾纏到最后時刻?
或者,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幻想:在我個人心目中,至少還有四名球員是能夠幫助到本屆國青的,遠在美國的龐清方、上海隊的劉禮嘉、回浦中學的張浩博和清華附中的管子煜,如果這些同樣來自不同門派的球員都能夠出戰,中國隊和世界頂級強隊的差距是不是更小了?我們是不是有機會贏的比賽就不止一場兩場了?
最后我想說,不管是王俊杰,還是別的年輕人,如果再遇到和強手對抗時逮到這樣的扣籃機會,希望你們還會勇敢地飛起來:意外不會總是發生,但無懼強手的勇氣卻理應一直充盈。
你們已經是不怕任何對手的新一代了,這才是中國籃球最值得慶祝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