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聯播觀察丨全球最大!投產發電!
新聞里面找新聞,豎屏模式更親粉!四川觀察《聯播觀察》專區新潮上線。《聯播》深一度、觀察近一步,每晚8點,四川最權威時政新聞欄目換個姿勢,帶您一起“網感”四川。
(資料圖)
6月25日,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電站——柯拉一期光伏電站投產發電,四川再添“全球之最”工程!今天的《四川新聞聯播》也把大量鏡頭給到了柯拉一期光伏電站。
這個電站有多震撼?來,上數據!
100萬千瓦: 柯拉一期光伏電站首次將全球“水光互補”項目規模提升到百萬千瓦級,這相當于1小時能充滿1.5萬輛續航550公里的電動汽車,年平均發電量20億度,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超6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萬噸;
海拔4600米: 電站施工區最高海拔4600米,和世界第三極西藏阿里地區海拔相當,是全球最高的水光互補電站;
1600萬平方米: 電站場址面積超1600萬平方米,相當于2200多個標準足球場大小;
5萬噸: 電站光伏支架用鋼量近5萬噸,相當于再造一座“鳥巢”體育館;
200萬塊: 光伏組件超過200萬塊,可覆蓋3個北京大興機場的面積;
6個月: 受極端高寒天氣影響,有效施工期不足6個月,也就是說,咱們建設者在半年時間內造出了“全球之最”!
了解完電站的震撼情況,觀觀再帶你觀察下啥是“水光互補”。目前,以光伏和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是全球新增發電的“主角”,但“靠天吃飯”的風光新能源發電具有先天不足。光伏發電只能白天發電,晚上“休息”,遇到陰天、下雪、沙塵暴,還會出現波動性,這樣的電能直接接入電網會造成“電壓不穩”,而水光互補則是破解難題的一大途徑。
水光互補,就是把光伏接入水電站,用水電優異的調節性能平抑光伏輸出功率的波動性。以柯拉項目為例,它就是和50公里外的兩河口水電站進行“互補”,柯拉項目產生的電將輸送到兩河口水電站內進行“加工”,利用水電機組的快速啟停和大水庫的調節能力,平抑光伏輸出的波動性。當光照好、光伏出力大時,兩河口水電站減少機組出力,少放水少發電,先將水儲存起來;當受多云、降雨等因素影響,光伏出力減小時,或是用電高峰期,兩河口水電站再將這些儲存的水放出發電,增大水電出力。水光“打捆”后,可以輸出更為穩定的電能,產生1+1>2的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柯拉項目還是雅礱江流域水風光互補綠色清潔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到本世紀中葉,雅礱江流域開發將全面完成,每年可貢獻綠色電能約3000億度,足夠1億個家庭使用,年發電量相當于每年減排二氧化碳約2.5億噸,減少標煤消耗超9000萬噸。
新聞鏈接:四川新聞聯播丨全球最大海拔最高水光互補項目在川投產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