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訊息:禁抗后豬群常見細菌性疫病的管理要點,看楊老師的精彩解讀
2023-06-28 08:41:32 來源:豬豬俠
農業農村部在2020年7月份于第194號公告中規定,自2020年7月1日起,飼料中全面停止使用抗生素,除中草藥外。這對養豬業來說是一個不利因素,但這卻是整個社會的需求,也是利國利民的舉措。
那飼料禁抗后,我們養豬人該如何管理好豬場的疫病呢?
豬病防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飼料禁抗的背景
一、獸用抗生素的作用
1、預防及治療動物疫病:極大提高了患病動物的成活率。
2、促進畜禽生長:抑制環境中的抗生長因子產生的亞臨床癥狀而促進動物生長,部分抗生素可以使蛋白質代謝相應得到改善;減輕腸道微生物與宿主營養競爭,減少了微生物對能量和養分的吸收利用,從而增加了宿主的可利用養分;減少有毒代謝產物。
二、濫用獸用抗生素的危害
根據資料顯示,在畜禽養殖方面已有超10萬噸的抗生素被使用,這和我們平時的使用習慣有關,因為很多抗生素都是超劑量添加和使用的,造成的危害如下:
1、環境污染、藥物殘留,可通過食物鏈傳遞給人類;
2、細菌的耐藥性增加,增加畜禽內源性感染和二次感染;
3、抑制機體免疫系統的發育,抑制機體的免疫反應,比如利霉素會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
4、產生超級耐藥細菌,威脅動物生存。
飼料禁抗后給養豬業帶來的挑戰
飼料禁抗后最大的挑戰就是造成豬群成活率的下降,因為飼料禁止使用抗生素后,很多細菌性的疫病不能進行及時的治療,就引起豬群的成活率下降,這在歐洲開始實行飼料禁抗時也出現過類似情況。
目前豬場中常見的感染性細菌有大腸桿菌、魏氏梭菌、沙門氏菌、豬鏈球菌、豬副嗜血桿菌、胞內勞森氏菌、豬痢疾密螺旋體等,這些是比較常見,也是豬場感染后極易引起死亡的細菌性疫病。不過這些疫病大部分都是條件性病,也就是說在一定的條件下才會發生。如果我們把豬群養得比較健康的情況下一般不會發生。
上面提到的一些細菌性疫病可能在不同豬齡發生,比如說大腸桿菌、魏氏梭菌在中小豬發生的比較多;沙門氏菌在各個年齡階段都易發生,但偏向中小豬、哺乳豬;豬鏈球菌和豬副嗜血桿菌也是每個階段都會發生;胞內勞森氏菌和豬痢疾密螺旋體會有豬齡限制,特別是豬痢疾密螺旋體一般來說發生在十幾周齡之后,從感染到發病需要一定的潛伏時間。
飼料禁抗后豬群常見細菌性疫病的防控思路
可以根據以上提到的細菌性疫病的感染特點提出相應的防控思路:
1、提高豬群自身的抵抗能力
每一個疫病來襲,不同的動物體有不同的表現,比如新冠肺炎,也不是每個人100%表現癥狀。非洲豬瘟傳入我國后,豬群的表現有100%發病,但死亡率是80%-90%,這就來自豬個體的抵抗能力不同。
要做到提高豬的抵抗能力,就需要做到讓豬吃好、喝好、睡好。
吃好:為豬只提供均衡的營養,干凈的、易于消化吸收的飼料;
喝好:水源干凈清潔衛生(過濾水),水源中的病毒和雜質需要清除;
睡好:豬群密度適當,不同豬群不同要求,保育豬0.3-0.5㎡,生長育肥豬0.8-1.2㎡;同時保持良好的通風和合適的溫度。
還有減少應激,包括轉群、飼料等方面。由于擔心感染非洲豬瘟,現在很多豬場在常規疫苗免疫上是能不打就不打,也不轉群,事實上一些該做的措施不能不做。
以上是一些管理方面的要求,接下來就是一些疫病方面的要求。豬場要控制或凈化以下免疫抑制性疾病:
(1)藍耳病:最好是建立陰性群體,可以直接引陰性種豬,或新豬場引種斷奶小豬,或閉群凈化。其次可以建立穩定群體,可以通過免疫達到穩定,還可通過中藥、α-月桂酸單甘油酯等控制達到穩定。
(2)圓環病毒病:免疫是比較好的一個方式,不同豬場需要制定不同的免疫方式和程序。
(3)偽狂犬病:保持陰性、凈化(免疫+生產流程的改變);此外還可以建立免疫穩定群體,因為部分豬場生產流程不能改變,而且也很難做到全進全出,這時可以通過合適的免疫程序穩定該病。
2、降低環境病原載量、降低垂直與水平傳播幾率
(1)徹底的欄舍清潔消毒:建議采用“清洗--消毒--干燥--消毒--干燥”的流暢;
(2)足夠的時間空欄:一般推薦7天以上;
(3)調整生產方式:采用批次化生產,更容易做到全進全出,更容易滿足足夠的空欄時間,但欄舍的利用率不高;
(4)使用中藥等提高母豬免疫力,降低垂直傳播幾率。中藥在提高母豬免疫力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母豬抵抗力高了,也能幫助小豬更好地生長。
3、利用抗生素替代品
主要有以下幾種。
中獸藥類產品:使豬群處于正氣內存、邪不可干之非特異性免疫的健康狀態!
益生菌:益生菌本身及其代謝產物,一部分養好豬的腸道,促進消化吸收,還有一部分具有抗菌作用;
抗菌肽:活性高,很大程度上可以達到替抗作用,質量穩定;
酸制劑:有較好的作用,但要觀察是否容易形成胃潰瘍。舉個例子,有個豬場為了盡快出欄,多喂養了1個月的小豬料,之后豬群中發生了嚴重的胃潰瘍,發病率10%左右,病死率100%,進行解剖發現都是胃出血,整個胃的潰瘍面非常大,甚至接近于胃穿孔的癥狀了。在這里提出只是給大家提一個醒。
發酵料:發酵后酸性比較大,使用時需要注意。
綜合以上替抗產品,也是能夠達到使用抗生素的效果。
4、必要的抗生素治療(精準用藥)
目前還不能完全停止抗生素的使用,當有些疫病已經發生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必要的抗生素治療,但是需要摒棄原來的一些觀點,進行精準用藥,只進行治療性用藥,而非預防性用藥。需要注意以下內容:
對發病豬群進行治療:確定治療群體;
選用長效藥物:有3天、5天、7天等,根據豬場需要選擇;
選對給藥方式:飲水或肌肉注射,根據不同的藥物選擇最高效的給藥方式;
避免重復給藥:有些藥物成分一樣,但不同廠家有不同商品名,容易導致重復給藥;
及時進行治療:有些病晚半天效果就會差很多,比如豬副嗜血桿菌,必須第一時間進行注射治療,不然容易死亡;
把握間隔次數:有些需要多次治療,注意白天、晚上的間隔;
注意配伍禁忌:比如藥物酸堿度不一樣,或者藥物存在拮抗性等情況;
盡量單方用藥:聯合用藥不等于混合用藥。
在楊玉堅老師的分享結束后,有許多網友提出了自己關于禁抗后豬群細菌性疫病這方面的疑惑,楊老師在蓄牧思維云學院線上回復了網友的問題,下面是互動問答匯集:
網友——楊老師,現在這個季節要怎么防治仔豬紅痢呢?
仔豬紅痢的預防要從母豬開始,如果一個豬場仔豬紅痢發病比例比較高,要從母豬做起,可以考慮給母豬進行免疫,在控制的初期,在母豬料里面添加一些敏感抗生素,每批臨產前添加一周,全母豬群持續4周,并且給初生小豬灌服慶大霉素,一毫升一頭,同時要做好每批廠房清空后的清洗消毒,待病情穩定后就可以停止。
網友——楊老師,藍耳滅活苗到底有沒有效果呢?現在專家的說法都不一樣。
楊玉堅:現在的藍耳滅活苗是有比較好作用的,但是它的使用有條件,陰性豬免疫起不到保護效果,感染豬群免疫,或者結合活疫苗免疫。它的效果就比較理想。最好是在母豬群免疫后生產的小豬進行免疫效果會更好。
網友——楊老師,制作發酵飼料時該怎么避免污染呢?比如說沙門氏菌污染。
楊玉堅:要減少發酵料的細菌污染,一定要保證所用的器具、水源、原料是比較干凈的。
網友——楊老師,豬只發生腸炎主要的原因有哪些呢?怎么進行有效防護?
楊玉堅:原因比較多,有感染性因素,營養性因素,環境變化因素等。臨床上最常見的感染性病毒如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等。防控措施:1、活苗+死苗,反復多次免疫母豬有一定保護作用;2、批次化(3周批或4周批)結合野毒群體免疫(返飼)+滅活苗效果比較確切,但是非洲豬瘟常態化后本方法風險很高,容易造成人為的散發非洲豬瘟病毒。
感染細菌如“魏氏梭菌(仔豬、母豬多發),大腸桿菌(仔豬多發)以上使用全進全出,控制環境,潔凈水源,提高母豬健康水平,疫苗免疫,藥物治療(慶大);沙門氏菌(產房及保育仔豬多發)方法同上,發病時需全群治療,慶大或喹諾酮類全群注射;胞內勞森氏菌(保育中后期到生長豬多發)免疫或全群投藥,泰樂菌素效果好,要連用7天;豬密螺旋體(一般發生于生長育肥豬)全進全出,環境清潔消毒,發病時藥物治療,痢菌凈是特效藥,也可用地美哨唑。寄生蟲如仔豬球蟲病,潔凈產欄,仔豬3-5天齡灌服球蟲藥。
還有換料及氣溫突變引起腸類等等,方法是做好飼料的過渡以及環境控制。
網友——楊老師,副豬用什么藥物來治療比較有效果呢?
楊玉堅:本病發生后最好采用全群注射治療方案,用頭孢類藥或者復方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后者還有可以用于拌料或飲水制劑,但治療效果比不上肌注。
網友——楊老師,對于現在飼料無抗,豬場對豬群的加藥保健,您有何建議?
確診病因,針對性選擇敏感藥物對發病群體按劑量做足療程,精準用藥。
網友——楊老師,人員回場經過采樣檢測后需要在場外隔離幾天比較合適?
楊玉堅:場外隔離點徹底淋浴(洗頭水揉搓五分鐘以上,沐浴露搓擦全身體表沖洗干凈)更衣后對檢測陽性者重復隔離步驟一天,直至陰性,回場前再次沐浴更衣,于生活區隔離48小時方可進入生產線工作。
網友——楊老師,大豬舍散發性突然死亡,每月1%,疑似鏈球菌,最好的預防方法有哪些呢?
楊玉堅:如果大豬舍月死亡1%為鏈球菌引起,即出生到出欄全生長過程因此損失會比較高。可考慮1、疫苗免疫仔豬(目前有商品聯苗效果相對較好);2、豬群發病期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敏感藥物如替米考星、復方阿莫西林等,也可全群肌注頭孢類藥物一天一次,連續兩天(第一天粉針,第二天長效水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