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界面新聞記者 | 佘曉晨
又一家大公司入局大模型盛宴。
6月21日,多家媒體報道稱,螞蟻集團技術研發團隊正在自研語言和多模態大模型。對此,螞蟻集團方面回應界面新聞稱情況屬實。據界面新聞了解,該模型內部命名為“貞儀”。
值得關注的是,幾天之前,一家大模型創業公司剛剛完成近億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領投方正是螞蟻集團。這家公司為北京生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生數科技”),成立于2023年3月,由瑞萊智慧RealAI、螞蟻集團和BV百度風投聯合孵化成立,團隊核心成員主要來自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前瑞萊智慧副總裁唐家渝出任首席執行官。
目前,生數科技估值已達1億美金。公司方面稱,本輪融資后續將主要用于核心研發團隊的建設,加速多模態大模型和應用產品的研發——這也成為螞蟻布局的一部分。
在大模型熱潮來臨之前,螞蟻集團的AI研究更多應用于其長期扎根的金融領域,例如反欺詐。2018年,時任螞蟻集團副總裁、首席AI科學家的漆遠教授帶領螞蟻的AI技術團隊,在人工智能模型算法中融入經濟學“博弈理論”,開發了一項業界全新的技術“智能對抗”。不過,2021年11月,漆遠從螞蟻集團離職,加入復旦大學,這對于螞蟻集團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事實上,此前啟動上市之際,螞蟻集團就希望擺脫“金融”標簽,對于科技研發的投入也逐步加大。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螞蟻集團的科研投入為204.6億元,相比2019年實現翻倍。公司主要的研究領域為分布式數據庫及計算基礎設施、區塊鏈、隱私計算、數據與網絡安全、人工智能五大基礎技術。
除了投資清華系創業公司,和高校合作也是螞蟻集團當下的科研路線之一。今年4月,螞蟻集團與清華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先期聚焦在可信AI和安全通用大模型兩個核心領域,還將開展“安全通用大模型”的技術路線和落地研究。
當下,巨頭不加入大模型的研究才是另類。隨著螞蟻集團的入局,各家大模型如何競爭,又如何實現更多的應用落地,將有更多書寫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