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事實證明,加入法國國籍的蘇小明,當初拋棄前夫是最好的選擇
“我們離婚吧,你給不了我想要的生活”
從之前的合唱團最后一位,到在北京獨開演唱會的座無虛席,蘇小明只用了一首《軍港之夜》,便讓自己的賺的盆滿缽滿。
但她卻放棄了繼續出新歌掙錢的機會,反而選擇孤身一人前往法國進修聲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陳小偉看著光鮮亮麗的妻子蘇小明,不舍的在離婚協議書上簽下了字。
孤身一人前往法國到了法國的蘇小明,并沒有因為自己在國內的知名度而“飄起來”。反而和語言學校的4個女孩子共同打理了一家小百貨店。
原本以為可以用賣百貨的錢來掙學費時,但好景不長,這家小百貨店只堅持了不到四個月就倒閉了。
不過幸運的是,蘇小明為了掙學費,參演了法國的一家歌劇協會舉辦的《微笑的國家》,在這部劇中,她扮演者一位中國妻子。
但靠著這部劇,讓觀眾們知道了蘇小明原來在中國這么出名,很快,蘇小明憑借著自己翻唱自己的音樂,在法國演藝界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同年的12月,蘇小明考入了巴黎高等音樂師范學院。為了能夠支撐起自己的衣食住行,便開始了她的勤工儉學之路。
遇見知己幸運的是,靠著自己的嗓音,她在法國過的還不錯。并在大四時,蘇小明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艾瑞克。
艾瑞克是法國本地人,當看到演出時的蘇小明,就已經被舞臺上的她給深深地吸引住了,此后,蘇小明只要有演出,艾瑞克便時刻跟在她身后為她打理任何事情,所以對于蘇小明的任何事情,艾瑞克都非常的了解。
蘇小明也知道這個法國男人喜歡她,但害怕給艾瑞克說出自己曾經有一段婚姻,并且還離了婚,害怕艾瑞克會離她而去。
可當蘇小明說了這件事后,艾瑞克卻并沒有忌諱,反而為她上一段感情感到惋惜,同時自己也保證以后絕對會對她非常的好。
此后的生活也讓蘇小明證實到了艾瑞克確實沒有說謊。在1990年時,蘇小明與艾瑞克在巴黎舉行了婚禮,沒多久,孩子就出生了。
蘇小明也為此,加入了法國國籍。
婚后的蘇小明也有了越來越多的演出機會,但自己唱的軍隊之情的歌,總是覺得在國內唱更好,并且還覺得自己的母親年紀也大了,自己也該回去照顧了。
于是,38歲的蘇小明決定回國,當她把回國的消息告訴艾瑞克時,艾瑞克并沒有反對,反而給予了她最大的支持,因為他覺得,在哪生活無所謂,重要的是跟誰。
艾瑞克便辭掉了他在法國的高薪工作,隨蘇小明一同前往了中國。
然而,此時的國內的歌壇早已物是人非。
蘇小明也從之前的場場座無虛席,轉為現在只有寥寥無幾的觀眾。她便決定,用演戲的方法來回到觀眾的視線當中。
她也會用自己的經歷,來飾演每一個角色,并把控的很不錯。當有觀眾在劇中看到蘇小明時,也會驚奇地說出那句:“這不是那個唱軍港之夜的蘇小明么?!?/p>
但他的前夫陳小偉,自從和蘇小明離婚后,就十分的痛苦,長時間沒有走出離婚的陰影。為了找點事情能夠轉移一下注意力,陳小偉便去了一個所有人都不認識他的美國,并在美國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當通過朋友的提起,說蘇小明已經再婚,找了一位法國丈夫時,陳小偉也是非常的難受,但也還是默默的祝福她們。不過,經過時間的安慰,陳小偉也漸漸地放下了上一段感情,并在美國,也重新有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雖不富裕,但很穩定。
他們兩個雖然沒有了聯系,但彼此依然還會找互相的朋友來打聽對方的事,可也只是默默的關注。
當再次有人向蘇小明提起前夫陳小偉時,她也依舊覺得自己非常對不起他,在自己最輝煌的時刻拋棄了他。
和前夫離婚的原因原來,前夫陳小偉是蘇小明在在海政歌舞團時的同事,因經常有著共同排練的機會,她們倆迅速展開了戀情,陳小偉也是十分的老實,加上蘇小明的性格外向,這讓他們的工作配合也是十分的有默契。
1980年時,他們兩個在父母的支持下便領了證。
婚后的生活也是依舊的愉快,蘇小明喜歡熱鬧,陳小偉便時不時的就會把蘇小明的好閨蜜給請過來一塊兒吃飯。
可隨著蘇小明的事業越來發光發熱時,陳小偉的心里逐漸不平衡了起來。
原來,雖然蘇小明從沒有覺得自己錢掙得多了,在家的地位也就高了的感覺。但陳小偉每次出去時,就有人說道:“你不就是找了個有名的明星當老婆嘛。”
這些話讓本就老實巴交的陳小偉聽到后,倍感壓力。
隨即加上蘇小明的演出越來越多,夫妻倆之間見面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一來二去,讓外人來看,如若不是有著那本結婚證來栓著,根本沒人能看出他倆還是夫妻。
直到1985年時,蘇小明偶然見聽到了美國明星麥當娜的歌曲時,非常羨慕,又看到麥當娜是經過了系統的學習時,便打算自己也要出國深造一下。也算彌補一下之前落下的學業。
但丈夫陳小偉卻覺得她現在已經挺成功的了,根本不需要出國系統學習,只需要在國內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就行。
就這樣,雙方的想法背道而馳,也許早已命中注定,又也許早有跡象,倆人堅持到1985年時,最終還是辦理了離婚手續。
至此,蘇小明才踏上了前往法國的航班,在前往法國的飛機上,蘇小明的心情并沒有那么的愉快,反而哭了一路,她對陳小偉非常的不舍。
蘇小明的這一切,也與她從小的經歷有關。
經歷1957年,出生于京城的蘇小明,在家排行老五,上面有四個姐姐。作為老小,姐姐和父母都是非常的關心。母親蘇明是當年“三八式”的干部,曾擔任過總政歌舞團的副政委。
父親是《劉胡蘭》的導演,董小吾。董小吾是戰爭年代的革命家,曾經歷了南京大屠殺。但在這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董小吾和她的妻子蘇明因遭受了不公平的對待,便被下放到了農村去做苦力勞動。
五個孩子也因為父母的被關押,學業都有所耽誤,蘇小明干脆中學沒讀完就輟學了。
蘇明在農村知道了孩子的近況后,為了孩子的前途,便找了個機會寫了張請求信交給了大女兒蘇遠遠。
因為這一封請求信,四個姐姐全部都有了工作,雖不能富麗堂皇,但可以吃上一口熱飯。
而年紀最小的蘇小明,卻只能留在身邊。
蘇小明也是最像父母的,憑借著自己優秀的嗓音,成功的考進了海政歌舞團的合唱隊。
但蘇小明卻根本不想合唱,一心只想獨奏,于是便向母親蘇明來尋求幫助。
但蘇明覺得女兒的嗓音不適合現在來唱。直到鄧麗娟的歌聲吸引到大批觀眾時,蘇明發現到了女兒的聲音和鄧麗娟有些相似。
便找了海政歌舞團的作家馬金星為蘇小明寫了首歌。這首歌就是我們現在所的《軍港之歌》。
但這首歌剛發布時,非議的聲音也是越來越多,當這些聲音傳到了相關業務部門的耳朵里時,便多次旁敲側擊海軍。但葉飛將軍聽到了這些非議時,便帶著懂行的老同志前去觀看蘇小明的演出。當聽出《軍港之夜》的所唱的含義后,便接見了蘇小明,說道:“最近的流言蜚語有點多,但我聽了這首歌,感覺非常不錯,你就放心大膽的唱,只要戰士喜歡,部隊喜歡,廣大群眾喜歡,就行。”
至此,《軍港之夜》的風波才慢慢平息。
隨后,蘇小明借著這股浪潮,又創作了《海風呀,海風》《媽媽,我們遠航回來了》等歌曲。
蘇小明也成功的火爆全國,這也讓蘇小明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
但蘇小明也并沒有繼續下去,反而前往了法國學習聲樂。
結語她在最火時,選擇了從零開始。
中年時,又選擇放下了自己擅長的音樂,轉型當演員。
如今,蘇小明和他的丈夫依舊過的不錯,近70歲的蘇小明依然活躍在舞臺上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自己。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財經月刊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