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開胸開腹手術!血管外科團隊“四開窗”,拆除體內“不定時炸彈”
極目新聞記者 晏雯
(資料圖)
通訊員 楊岑
近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鄧宏平教授團隊,成功為一名腹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實施腹主動脈“四開窗”支架植入術,在完整封閉動脈瘤的同時,保住了患者內臟區所有重要分支動脈。8月23日,患者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鄧宏平主任團隊正在進行腹主動脈“四開窗”手術
43歲的王先生來自湖北紅安,4年前,他因腹痛到當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腹主動脈夾層,因夾層局限和費用原因,一家人選擇了保守治療。2個月前,復查CTA提示,他的腹主動脈夾層已經發展為動脈瘤,隨時可能破裂、威脅生命。王先生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就診。
患者術后2小時與鄧宏平主任合影
血管外科主任鄧宏平發現,他的腹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已累及腹腔干動脈、腸系膜上動脈、右腎動脈等重要分支血管,破口緊鄰腹腔干,情況十分危急,手術迫在眉睫。
術前,血管外科聯合東院麻醉科、腎內科、重癥醫學科、超聲科等多學科專家進行病例討論,一致認為:患者病情極其復雜,瘤體在胸腔和腹腔交界處,累及眾多重要的分支動脈,傳統手術需要既開胸又開腹,創傷大風險大。MDT團隊決定采用腹主動脈腔內隔絕術+分支動脈開窗術(“四開窗”技術),為患者實施腹主動脈覆膜支架植入術,在完整封閉動脈瘤的同時,盡力保住內臟區所有重要分支動脈。
8月16日,在東院麻醉科主任孟慶濤、程云平醫師全程麻醉協助下,鄧宏平主任主刀,團隊成員余曉暉博士、劉化剛博士、莊俊麗博士通力協作,成功為該患者實施了腹主動脈覆膜支架植入術+腹腔干、腸系膜上動脈、雙腎動脈四開窗分支支架植入術。
鄧宏平介紹,累及內臟動脈的全腔內治療(開窗支架或分支支架技術)操作復雜,需依照內臟分支血管位置,在支架上開出對應的“窗口”,個體化設計支架,在隔絕主動脈瘤或夾層的同時,避免分支血管缺血。但準確開窗、支體回裝和選擇窗口的難度都極大,一旦一個窗口對錯,所有窗口都可能錯位,導致分支動脈供血器官缺血性壞死。
術前主動脈CTA檢查
當日手術中,依據術前CTA測量動脈長度、直徑、角度、距離及開口位置,術中治療團隊將腹主動脈支架在超聲科周青主任團隊成員宮欽誠博士預先制作的3D模型完全釋放,精準定位內臟動脈窗口并縫制標記后再回裝支架系統,造影定位后準確釋放,依次重建腹腔干動脈、腸系膜上動脈和雙側腎動脈,實現了動脈瘤完全隔絕,所有分支完整保留。術后王先生清醒,沒有出現并發癥。
術前術后造影對比
鄧宏平介紹,累及內臟動脈的主動脈瘤或夾層一直是血管外科治療的難點。對于該病,傳統的開放手術方式是進行開胸開腹手術,切除腹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并用人工血管替換病變的主動脈,需要全身麻醉、阻斷主動脈血流。隨著微創技術和材料學的發展,并發癥率低的主動脈腔內修復手術,已成為主動脈瘤或夾層的治療新趨勢。復雜胸腹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微創腔內修復術加四分支開窗術,是世界各國血管外科專家努力摘取的“皇冠上的明珠”。
此前,鄧宏平教授團隊已成功實施胸主動脈瘤的頂級手術——“三開窗”手術。此類術式的成功實施,標志著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血管外科對此類疾病的治療已進入全微創時代。
鄧宏平同時提醒,高血壓病人如果發現腹部搏動性包塊,或者出現胸背部撕裂樣、電擊樣或切割樣疼痛,一定要控制血壓同時盡早到大醫院診斷治療。
(圖片由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財經月刊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