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指數穩步提升
(相關資料圖)
新華財經天津8月19日電(記者王寧)19日舉行的2023年第十二屆公司治理國際研討會上,2023年中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ESG)指數(CGGI)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ESG)指數平均值為56.58,較2021年的56.13提高了0.45。
當前,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平衡好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可承載性的關系成為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提供企業層面的綠色治理方案,是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服務世界一流企業建設的重要路徑。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于2017年發布《綠色治理準則》,并自2018年起連續6年應用于中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ESG)評價。
南開大學講席教授、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長李維安介紹,本次中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ESG)指數的有效評價樣本為1738家(截止到2023年4月30日在巨潮資訊網上披露2022年社會責任報告的上市公司,剔除2023年新上市的公司),其中主板非金融上市公司1269家,創業板非金融上市公司22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130家,北交所上市公司3家,金融業上市公司116家。
中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ESG)評價系統主要涉及綠色治理架構、綠色治理機制、綠色治理效能和綠色治理責任四個維度。評價結果顯示,2023年我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ESG)指數平均值為57.44,較2022年的56.58提高了0.86,上市公司綠色治理仍有比較大的改善空間。
李維安說,從綠色治理(ESG)四大維度來看,綠色治理責任平均值最高,為61.29,說明上市公司在綠色公益等外部性綠色活動中表現較好,社會責任感和包容性較強;綠色治理效能維度次高,為59.80,說明上市公司在節能減排和循環利用方面表現也相對良好;而綠色治理架構和綠色治理機制的平均值相對較低,僅為57.80和56.98,反映出上市公司在綠色治理架構和機制頂層設計方面較為薄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分市場板塊看,科創板上市公司綠色治理指數位居首位,平均值達到59.29;其次為主板上市公司,綠色治理指數平均值為57.82;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綠色治理指數平均值為56.31;北交所上市公司綠色治理指數平均值為54.75。
為進一步提升我國綠色治理水平,李維安建議,升級信息披露要求,搭建以綠色治理(ESG)為主的“第四張報表”;引導上市公司完善綠色治理機制,加強綠色激勵與約束;形成綠色治理價值共創機制,助力中特估體系建設;推動第三方機構參與綠色治理,降低ESG評級低估風險;發揮國有企業綠色治理的“溢出效應”,完善基于自愿合規的綠色治理機制;推動金融機構綠色治理轉型,以綠色治理提升綠色金融。
編輯:胡晨曦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財經月刊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