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7月3日,市公安局經偵總隊公布了兩起非法集資典型案例,提醒廣大市民注意。
2022年2月,彭水警方發現了一條涉嫌非法集資犯罪的線索。市公安局經偵總隊指導彭水警方,迅速成立專案組全力偵辦。
經查,2019年6月以來,以犯罪嫌疑人趙某為首的犯罪團伙,假借海航公司名義,先后在重慶市南岸區,北京市海淀區,四川省成都市、自貢市,貴州省遵義市成立5家分公司,組建業務團隊。
針對社會特定群體尤其是老年群體,該犯罪團伙以“購買公司原始股”為噱頭,采取發放宣傳單、電話推銷、不定期邀請參觀考察等方式,虛假宣傳公司發展前景,以高額月息返利、原始股權獎勵、消費返利為誘餌,誘使集資參與人與各分公司簽訂期限為6至12個月不等的投資(借款)合同、預存消費合同、股權認購協議,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據統計,該犯罪團伙通過非法集資吸收公眾資金1900余萬元,重慶、北京、貴州、四川等省市的700余名老年群眾受騙,警方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000余萬元。
查清犯罪事實后,2022年6月13日,專案組采取集中收網行動,抓獲趙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10名。目前,該案已移送彭水縣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無獨有偶。今年6月,墊江縣公安局破獲了一起以“農副產品寄存轉售”為噱頭的非法集資案,并在6月初對該案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執行了逮捕。
經查,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吳某伙同鄧某等人員,先后在重慶市涪陵區、墊江縣、南岸區、萬盛經開區和山東省淄博市、云南省昆明市等地設立體驗店,以批發、寄售農副產品為噱頭,針對社會中老年群體,通過現場講座、召開騰訊云會議等方式,拉攏人員在其自行開發的App平臺注冊會員并充值購買農副產品。購買產品后無需提貨,便可將貨物寄托平臺加價3%再進行轉售。吳某等人稱可無限次進行搶購,平臺則通過每次收取2%的手續費獲得高額利潤。
警方提醒,近年來,犯罪分子實施非法集資犯罪花樣翻新,有的以“農副產品寄存轉售”“藝術品或進口奢侈品競拍”為名,誘導參與人在其自行開發的App平臺上進行加價轉售、競拍,并承諾可獲高額回報,其違法犯罪行為更加隱蔽、更具迷惑性。
市民朋友們要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切記“天上不會掉餡餅”“你盯著人家的高息、人家盯著你的本金”,切勿相信“穩賺不賠”“保底回購”等宣傳噱頭。市民朋友應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理財產品,在購買前多與家人商量,對投資活動的真偽、合法性進行了解和判斷,以防被不法分子蒙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