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一位王女士反映,今年 4 月中旬,她家人患有神經腫瘤,在北京某醫院住院 11 天中,因醫院不允許家屬陪護,自己只能每天在病房外守候。“當時護工費都花了2000多元,現在還要承受價格不低的住宿費,經濟壓力很大。”
醫院不允許家屬陪護并不是個例,北京市多家醫院均有此規定,醫院、病人和病人家屬對陪護問題看法不一。
醫院不允許病人家屬術后陪護,原因說法不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北京望京醫院住院部多名護士表示,按照三年前疫情管控措施規定,病房是封閉式管理,一般不允許家屬陪護。如果家屬要陪護,需要住院大夫決定,但也只能有一個家屬陪護病人,且進入病房后不能外出,直到一起出院。
對于不能陪護原因,該醫院住院部呼吸科的護士稱,醫院都是這樣要求,之前是疫情,現在是甲流,為了防止交叉感染。該醫院另一名來自骨關節四科的護士說,“該科室自開科以來,都不允許家屬陪護。”
在另一家醫院,一位住院部的護理員表示,他們科室不讓家屬陪護,再大的手術也不行。“整個醫院都是這樣,還在沿用以前疫情時的規定。”
一些記者探訪了北京市兒童醫院腸胃科、耳鼻喉科、心外科等多個科室,不少病人家屬和醫護人員向記者表示,對于心外科,年齡小的孩子做手術可以陪護,其他大部分科室均不能陪護,原因是“病房空間有限”“建院以來一直如此”“疫情原因”等。
關于國內其他城市的醫院允許家屬陪護的問題,河南、河北多家醫院向記者表示可以陪護。其中,河北石家莊市某醫院護士長張楠(化名)表示,她在基層醫院從未聽說過不允許家屬陪護的類似規定,家屬陪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醫院方面照護病人的壓力。
通過記者的調查可以發現,醫院不允許家屬陪護不是個例,但也不是所有醫院、所有科室都是如此。醫院不允許家屬陪護的原因主要是:防止交叉感染;遵循慣例;病房空間有限;延續三年疫情期間的規定。
對于北京部分醫院不允許家屬陪護,許多患者不理解
不少患者家屬認為,請護工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病人家屬照顧更加貼心和細致,不僅有利于病人康復,還能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雖然,每天200多塊錢的護工費聽起來不算貴,但如果住院天數久一些。對于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在某些情況下,家屬的陪伴會對患者的治療和康復產生積極影響。尤其對于孩子來說,生病時最需要家人的陪伴,護工再細致也不如家人貼心。
不過,也有家屬認為,不讓陪護有好處,減少病房留守人員數量,給病人提供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醫學倫理與法律系教授王岳表示,病房應該是最安靜和最適合休養的地方。從優質護理角度來說,不應該提倡病人家屬在病房陪護病人,不僅因為陪護專業性比較強,病人家屬沒有經過系統、專業訓練的話,可能造成護理不當,會對患者造成新的傷害。另外,病人家屬陪護會給其他患者帶來不便與打擾,不利于其他患者的休養。
推動醫療護理員制度,解決聘用護工問題
醫療機構的護理工作關系到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就醫感受。2010 年,原衛生部發出通知要求,“逐步解決依賴患者家屬或者家屬自聘護工承擔患者生活護理的問題,減輕患者的家庭負擔”。2020 年 8 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護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護士資源不足時,醫療機構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聘用配備一定數量、培訓合格的醫療護理員,并按照要求加強規范管理。2022 年 4 月,國家衛健委印發《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在補齊護理短板、弱項方面,提出“建立醫療護理員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和發展醫療護理員職業隊伍”。
在目前護理資源不足、患者陪護難的狀況下,建立醫療護理員管理制度很有必要。對此,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教授鄧勇表示,從實際情況來看,除了個別地方外,醫療護理員制度遲遲沒有建立,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填補護士資源空缺的仍是護工。目前,臨床護士往往更多關注危重患者的病情,普通病房的患者需要生活護理時,主要由家屬或自聘護工承擔。
醫療護理員制度已開展試點工作
2022 年 8 月,福建開始組織實施公立醫院“無陪護”病房試點工作。
福建省衛健委、人社廳等聯合印發《福建省“無陪護”病房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提出按照財政、醫保、患者各負擔一點的原則,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無陪護”病房試點工作,形成一支由護士和護理員組成的護理從業人員隊伍。福建省衛健委還組織專家制定并印發《福建省“無陪護”病房服務規范》(以下簡稱《服務規范》)。
根據《工作方案》和《服務規范》,所謂“無陪護”并非無人陪護,而是由經過規范化培訓的護理員為住院患者提供 24 小時連續不間斷的生活照護等服務。護理員在護士指導和管理下,根據患者病情和需求以“一對多”模式提供有關陪護和生活照料服務。
此外,護理員由醫院統一聘用(或通過勞務派遣)、統一管理,醫院設立護理員管理機構負責護理員的日常事務管理。按照“無陪護”服務的服務方式和服務規范,探索建立“無陪護”服務價格形成機制,規范“無陪護”服務相關收費行為。
這樣的“無陪護”服務如果進行全國推廣,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經濟問題,醫療糾紛問題,醫療護理員能力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但是,醫療護理員制度或許是目前解決護工陪護問題的最好方法。醫療機構和衛生部門應加快探索建立醫療護理員制度,定期進行培訓和服務質量監督考核,規范服務行為,優化醫療機構護理員結構,提升護理患者水平,解決護理服務的付費難題。相信隨著制度的不斷完善,解決護工問題指日可待!
來源 | 梅斯醫學官網
編輯 | 阿拉斯加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