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師|歐樂平:“我愿是一束光,照亮鄉村孩子前行路”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元崇
晨讀!8月28日,郴州市永興縣第三中學,書聲瑯瑯。湖南省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該校黨總支書記歐樂平坐在凳子上,打開學生作文本,批閱2024屆高三入學命意作文《玉不琢,不成器》,他在評語欄這樣寫道:“‘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道理應當深諳于心,愿你們在成長的道路上,迎難而上,千錘百煉,成就大器。”
(資料圖)
這是歐樂平老師給學生批閱的第10001篇作文。從永興縣三塘中心學校到永興縣第三中學,從初三班到高三班,時間長度35年,每天晨讀45分鐘,歐老師逐一批閱學生作文。歐老師批閱細致,學生們受益。
10001句批語,靈感的光芒照亮鄉村孩子的理想和遠方。
10001句作文批語,給學生寫作一把“金鑰匙”
在農村中學任教30多年,歐樂平一直堅持給學生批閱作文,常常使用詩詞名句寫批語。
10001句作文批語,是歐樂平作為語文教師和學生“教學相長,雙向奔赴”的見證,是“傳道授業解惑也”的擔當,是“誨人不倦”師者本色的生動注腳。
“聽唱新翻楊柳枝!”“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借用這些經典名句給學生作文寫下的批語,激發了學生朗讀和背誦詩詞的興趣,提高了寫作文的能力。
批改作文除了堅持,還需要技巧嗎?
“當然需要啊。”歐樂平微笑對記者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歐樂平善于發現學生作文的亮點并及時予以肯定,語言清新質樸的作文,他忍不住寫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批語也要指出作文的缺點,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弄清楚要寫什么、該怎么寫。
有個高三男學生每次作文總有10個錯別字,同學們調侃他“錯別字大王”。歐樂平沒有批評這個學生,而是每次把作文中的錯別字作具體統計,指導學生列表比較分析,逐步改正,并在批語上介紹了糾正錯別字的“五多”經驗:多抄寫、多留心、多比較、多推敲、多查字典。該學生按“五多”方法執行,經過一個學期努力,到高三第二個學期每次月考,他寫的作文沒出現錯別字。更讓他自己意想不到的是高考作文得了50分。
“作文批語必須從關鍵點上著筆。”在歐樂平看來,關鍵點具體就是要看作文立意、作文觀點,篇章結構、寫作技巧;語言運用、寫作態度;字跡工整、頁面干凈。涉及這四方面,作文批語要突出引導。比方,入題緩慢,批語“千呼萬喚始出來”;觀點陳舊的,批語“勸君莫奏前朝曲”;對內容平淡,批語“文似看山不喜平”。
得作文者得語文,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歐樂平以豐富詳實的案例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研讀高考作文材料,準確審題立意,合理謀篇布局,恰當運用素材。從巧妙開篇到精彩結尾,從文體格式到論證內容,他以《人民日報》等權威媒體報道中的金句摘要等方面,詳細闡述自己對于高考寫作的獨到見解,自2018年開始,歐樂平堅持在每年高考前夕為永興三中的高三學生進行高考作文講座。學生表示,聽歐老師的講座增強了信心,寫作思路更清晰。
許多曾懼怕寫作文的學生,最終成為歐樂平推心置腹的朋友。他們有的從事語文教學工作,有的從事文學創作。
35載堅守,甘愿做山里孩子求學路上的那一束光
他懷揣夢想,無怨無悔青春年華;他無懼大山,一心扎根鄉村教育;他兢兢業業,心無旁騖育好山里孩子;35年里,他用愛與責任成為學生求學路上的那一束光,讓鄉村孩子循著那希望之光從大山走向外面寬廣的世界!
1988年,18歲的歐樂平從郴州師范畢業,好不容易走出大山的他毅然選擇回到了農村任教,擔當永興縣最偏遠的三塘中學語文教師,負責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及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
面對比自己小不了幾歲的初中生,他有過惶惑,有過遲疑,但轉念一想農村學校需要富有朝氣的青年教師。他甘愿做山里孩子求學路上的那一束光,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本領引領山里孩子開拓知識視野。
“認真備課、上課,批閱作業,把山里孩子教好,才是硬道理。”歐樂平下定決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歐樂平帶的第一屆初三畢業生考出了好成績:班上有6名學生考上永興縣最好的高中。學校領導趁熱打鐵,連續讓他擔任三屆初三畢業班的語文教學工作。每一屆,他所教班級語文教學成績在全縣初中學校名列前茅。三塘中學至此聲名鵲起,周邊不少鄉鎮的學生慕名前來求學。
因教學成績優秀,1995年歐樂平被擇優選拔到永興三中擔綱高中語文教學工作。面對高中語文教學,他初生牛犢不怕虎,敢于面對挑戰,上課認真負責,課后和學生又如同朋友,很受學生歡迎。當年永興縣舉行高中青年教師教學比武,他被學校推舉參加比賽,以一堂《拿來主義》的優質課獲得了全縣一等獎。第二年,歐樂平調往位于縣城的永興二中擔任高中語文教育教學及班主任工作。
1996年至2017年7月,歐樂平在永興二中任教,他主管過政教、綜治、團委、教研、辦公等工作,善于在狠抓班風班紀上花力氣,從轉變校風校紀上做文章,確保了校園穩定、平安,優化了校園周邊環境,得到縣、市領導及群眾的首肯,讓家長放心、學生安心、教師順心。無論分管什么,堅守教學一線仍是他的主業,他連續擔任八屆高三畢業班的語文教學工作。
他的辦公室里總會備上一張行軍床和一套生活用品。特別是每年的會考、高考前夕,他更是十天半個月也難得回一次家。愛人黃胡蘭在本縣其他鄉政府工作,夫妻倆平時見面的機會本就不多,這樣一來就更難得碰到一塊了。談起丈夫,黃胡蘭有委屈,更多的是心疼:“他呀,以校為家,學校才是他的家。”
“為什么我不離開農村學校?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憑著教學業績和學校管理經驗,歐樂平有機會到條件更好的學校任教。郴州、長沙、深圳等一些條件優越的學校先后向他拋來了橄欖枝,邀請他去任教,但他都婉言謝絕了。有人笑他傻,他卻說:“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和辦學硬件相比城市薄弱,山里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學習基礎、學習環境不及城里孩子。如果相對優秀的老師都向城市流動,城鄉教育差距只會越拉越大。為什么我不離開農村學校,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選擇堅守下來。”
2017年8月,歐樂平調任永興縣第三中學校長。該校是一所農村學校,學生基礎知識相對薄弱。他深知,辦好一所學校,要有一批好老師,讓榜樣影響人;要有一個好氛圍,讓環境滋養人;要有高質量教學效果,讓學生愿意來。他提出“一年促文明習慣要養成,兩年文化成績有提升,三年高考成績能突破”的“三步走”戰略。
一場場師德報告會、成長經驗交流會開下來,年輕教師學習身邊模范在永興三中蔚然成風。該校有著湖南省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多重身份的王禮平主動分享師德故事、教學技巧和教學論文寫作。
永興三中有著辦學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到清朝中期開辦金陵書院。歐樂平倡議挖掘辦學底蘊,學校的前世今生搬上校園文化墻;恢復校刊《文昌閣》,重新建立起了文學社,鼓勵更多學生積極寫作;開設《文昌講壇》并擔任首講,倡導教師積極參與講座,提升教學表達能力。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歐樂平堅持走“以教帶研、以研促教”的路子。節假日期間,他基本用來開展課題研究,撰寫教學總結、論文。他獨立主持的省級課題《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研究》順利結題,參加了國家級校本教研課題《中國銀都》的研究工作;參與編寫《湖南省鄉土教材》。在國家級報刊上發表論文28篇。
2019年,歐樂平把自己的部分教育教學成果和心得體會整理結集《文昌荷筆:教育心路三十年》。湖南省原副省長、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唐之享欣然為該書作序。是年底,他順利獲評湖南省中小學正高級教師。
近三年,永興三中的在校學生人數連年上漲,高考成績一年一個新臺階;學校連續榮獲“郴州市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優勝獎”。2022年9月,歐樂平被評為“郴州市教育系統首屆名校長”。
作為一名語文學科教師不能僅僅局限在上好課、學生考出好成績這個層面上,必須不斷成長、不斷學習、不斷研究,激活教育教學的源頭活水。
歐樂平認為2022年是自己教學影響傳播力的“擴展年”。他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中學語文教材文本解讀與價值引領》講座,從本校講到省內外的高等院校,如湘南學院、甘肅天水師范學院,受到高校師生的好評。2022年10月,歐樂平成為湘南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特聘教授,甘肅天水師范學院兼職研究生導師。自此,歐樂平在專家型教師的路上越走越遠。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歐樂平這些年來無怨無悔在鄉村教育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深深地扎了根,開了花。
相關閱讀
-
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