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冷飲“導致”胃穿孔!不可小視的消化道疾病 這些消化道隱匿癥狀不可忽視!
據媒體報道,近日杭州一名00后小伙小陳(化名)在喝下一杯冰可樂后痛到打滾,幸虧被及時送到醫院,經醫生診斷為胃穿孔,經緊急手術修復,才撿回一條命。
一杯冰凍飲料居然直接把胃整“穿”?夏天還能不能放心地吃冷飲?現在生活節奏快,很多人生活不規律,胃腸道不好的人比比皆是,夏季又是腸胃疾病高發期,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飲食?
帶著這些問題,筆者采訪了四川泰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趙曉晏。
(資料圖片)
冰可樂的威力——一杯冷飲“引發”的胃穿孔
“大家不用過度擔心,如果自身沒有基礎疾病,那么喝冰可樂是不會直接導致胃穿孔的。”趙曉晏教授表示,像文中小陳那種情況是因為本身有胃腸道的基礎疾病,特別是消化性潰瘍活動期患者,在短時間內喝了大量冰飲,而這些冰飲就成為了導致他胃穿孔的重要誘因。
像冰飲這種具有刺激性的含碳酸飲料,被大量喝進去后,主要原因是物理因素如增加胃容積和產氣導致胃張力增加,潰瘍面承受壓力增加促進穿孔,也可能使胃黏膜的血管進行收縮,影響到胃黏膜的血液循環,導致胃黏膜修復功能下降,促使潰瘍進一步惡化。一旦胃穿孔,患者多會感覺到劇烈的腹部疼痛,還有可能導致惡心、嘔吐、發熱、休克等癥狀。
夏季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因此對于有基礎疾病,如胃潰瘍、慢性肝病、糖尿病,以及身體比較弱的人來說,要特別注意合理飲食,不要貪圖一時之快,短時間大量飲食冰涼刺激的食物。“一旦出現發熱、頭痛、乏力、食欲減退,并有陣發性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等癥狀,患者應及時到正規綜合醫院就診。”
消化道隱匿癥狀——四川人不可忽視的隱形殺手
“事實上,相較于夏季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四川人更應關注消化系統潛在的其他疾病。”趙曉晏教授介紹說“癌癥是消化系統疾病重大的慢性疾病,全身十大惡性腫瘤發病率中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占5種,分別是肝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和胰腺癌,早篩、早診、早治是惡性腫瘤診療的關鍵途徑”。
在中國,四川中部地區是食管癌三大高發區之一,由于四川人飲食習慣偏燙偏辣、愛吃腌臘食品,所以食管癌在四川也是高發癌癥。
“早期的食管癌沒有什么特異性癥狀,比如說吃飯的時候有點不舒服,有時候有點喉嚨發炎發干之類的,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咽炎犯了,遭感冒了,總之很難直接聯想到食管癌。當出現食管梗阻等典型癥狀去就醫時,基本已經發展到中、晚期了。”趙曉晏教授說,“但食道癌并非不可治愈,關鍵是早發現早治療,早期食管癌的治愈率能達到95%。”
食管癌早期篩查——先有自助方得人助
面對癌癥這個話題,我們可以選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繞道而行,直到它不請而至,痛苦面對;我們也可以選擇直面問題,早做預防,進行阻擊。
那哪些人群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可否對胃癌、食管癌、結腸癌提前進行篩查呢?
趙曉晏教授介紹說,食管癌的高危人群往往有以下特征:1、40歲以后的人群;2、男性。男性患食管癌的幾率大于女性;3、家族里患有食管癌的;4、有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愛吃燙的食物、硬的食物、經常攝入各種“不健康食物”等。這些高危人群,建議定期進行胃鏡檢查。胃鏡檢查又叫上消化道內窺鏡檢查,不僅可以檢查胃部情況,食管的情況也可以探測得一清二楚。
對于腸胃鏡檢查很痛苦的傳說,趙曉晏教授笑笑說:“那都是很早之前的事了。醫學設備的進步讓腸胃鏡檢查越來越先進,比如我們泰康醫院最新引進的磁控膠囊內鏡,患者只需喝一口水,吞一顆膠囊,醫生通過精準控制膠囊在胃內的運行軌跡,對人體胃部進行系統完整的檢查,即可輕松完成一次無痛、無創、不打麻醉的胃鏡檢查,同時還可以對小腸進行檢查。對于害怕插管子做胃鏡、打麻藥的人群來說,磁控膠囊內鏡是個非常好的選擇。”不過,趙曉晏教授也客觀說明道“相較于常規胃鏡檢查,膠囊內鏡仍然存在無法取活檢、施藥,不能進行色素內鏡及放大內鏡觀察等不足”。如果能克服恐懼心理,趙教授建議患者也可以做常規胃腸鏡檢查。
“如果因為害怕或者暫時沒條件,建議大家在年度體檢時加上‘大便隱血試驗’,這個試驗檢查糞便中是否存在微量血液,因為消化性潰瘍、消化道惡性腫瘤、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均可引起消化道出血,糞便潛血試驗可作為早期篩查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其次是抽血檢查時重點關注‘貧血指標’,因為消化性潰瘍以及胃炎、胃癌都可以出現消化道出血,長期的消化道出血可以導致缺鐵性貧血……”
不過,趙曉晏教授還是強調:一般來說,40-50歲人群一定要去做一次胃腸鏡檢查,如果沒問題,可以3、5年后再去做檢查。
談癌無需色變——早期消化道腫瘤甚至可完全治愈
消化道惡性腫瘤治療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早發現早治療。“李兆申院士提出‘發現一例早癌、挽救一條生命、幸福一個家庭’。”趙曉晏教授說,以四川泰康醫院消化內科科室為例,由門診、病房和消化內鏡中心組成。內鏡中心占地1500平方米,8個診療間,包括ERCP診療間、EUS診療間、磁控膠囊內鏡檢查間、小腸鏡及小腸膠囊內鏡檢查間、常規胃腸鏡診療間及VIP胃腸鏡診療間。全套引進全球最先進之一的Olympus290系統,所有醫療人員熟練掌握內鏡下常規診療技術,整個科室臨床以消化道大出血、重癥急性胰腺炎、炎性腸病、功能性胃腸病及消化道早癌的診療為特色。
很多人也許還不知道,我國消化內鏡技術已實現由有創到無創的突破,從無孔不入到鑿孔穿透的內鏡下超級微創手術發展,內鏡技術近30年的發展經歷了從學跑、跟跑、并跑到領跑過程,走在了世界的領先前列。在胃癌、腸癌、肝癌和胰腺疾病手術等方面甚至超過歐美國家水平。“所以大家也不必談癌色變。”趙曉晏教授說,我國消化道腫瘤發現時機多屬中晚期,所以總體5年生存率不足20%,而早期消化道腫瘤5年生存率則有90%以上,甚至可完全治愈。
趙曉晏教授簡介:
消化內科 主任醫師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原第三(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中央軍委保健委員會會診專家、從事臨床教、醫、研、戰工作近40年,擅長消化系統疑難、重、危、急癥的救治及內鏡微創治療
國家衛計委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首席專家
中國名醫瑯琊榜獲得者
重慶英才-名家名師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第五、六、七屆委員兼學組副組長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第八屆委員會設備研發協作組副組長
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醫鏡聯盟常務理事
中國醫促會消化疾病專委會常委
重慶市醫師協會消化內鏡醫師分會會長
相關閱讀
-
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