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積水是一種嚴重的神經外科疾病,常見于兒童。其病因與先天畸形、感染、出血等因素有關,導致兒童腦部健康受損,伴有頭痛、嘔吐、視力模糊等。所以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大腦健康,下面帶大家了解嬰兒腦積水早期癥狀都有哪些。
(資料圖)
什么是腦積水
腦積水是指腦中積蓄了過多的液體,是由于腦脊液生成或循環吸收過程發生障礙而致腦脊液量過多所致。腦脊液是腦室、蛛網膜下腔及脊髓中央管內的無色透明液體,性質與血漿、淋巴液相似,略帶黏性,對維持顱內壓的穩定具有重要作用。當出現異常情況時,過量的腦脊液在腦室及蛛網膜下腔內積聚,擴大了正常腦脊液所占有的空間,從而繼發顱壓增高、腦室擴大等一系列癥狀。
腦積水是一種較常見的顱腦疾病,也是兒科神經外科最常見的疾病。腦積水會發生在不同年齡階段,新生兒與老年人是腦積水的易發人群。腦積水分為先天性和繼發性。先天性腦積水是指新生兒在胚胎時期發育不良,導致腦脊液梗阻形成腦積水。繼發性腦積水是指患者由于外傷、腦出血、腦腫瘤、顱內感染等原因導致腦脊液循環障礙、吸收障礙引起的。腦積水疾病需要及時進行治療,否則會造成新生兒死亡,或者使老年患者出現神經功能障礙。
早期識別腦積水癥狀
識別腦積水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如新生兒頭部體積增長過快,與身體比例失調。隨著頭部變大,壓力逐漸增大,頭皮靜脈變得明顯,頭皮上出現明顯的血管。頭穹窿部異常增大,前囟擴大隆起,顱縫分離,顱骨變薄甚至變透明,叩診可出現破壺聲征。當壓力進一步升高時,會出現日落征,即孩子眼睛下垂,露出白眼。有些患兒會出現高壓性腦積水的癥狀,如頭痛、惡心、嘔吐、癲癇等不適癥狀等。病情進一步發展,會造成視力模糊、智力下降、生長停滯甚至肢體癱瘓。生活中,家長應積極了解兒童發育規律,正常情況下,嬰兒的前囟門應有明顯搏動,若出現搏動減弱或鹵門向外鼓起,則提示孩子有高顱壓,應該及時前往醫院進行影像檢查。
成年人患腦積水后,因顱腔不能增大,顱內壓增加的癥狀發生較早也較嚴重。成年人出現高顱壓后會導致頭疼、惡心、走路不穩、視物不清等癥狀。當患者出現上述癥狀時,應盡早進行影像學檢查,如CT、磁共振、超聲等,以查看顱內情況。
提前防范腦積水
孕婦應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可降低早產風險,減少新生兒腦積水發生率。腦積水畸胎的發生率隨孕婦年齡的增加而呈遞增的趨勢。因此,提倡適齡生育對預防腦積水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家長應定期帶孩子進行疫苗接種和疾病篩查,預防和及時治療與腦積水相關的感染和其他疾病,如腦膜炎、腦炎等。
生活中,家長應注意預防嬰幼兒頭部外傷,使用適合的兒童安全座椅,兒童和成年人在騎自行車以及進行輪滑、滑板運動時,應佩戴頭盔,保護頭部。
文/張國剛(中山火炬開發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