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樓道是鄰里間情感交流的平臺,是加強文化建設的載體,更是連接家庭與社區的橋梁。寶山區羅店鎮寶欣苑第九居民區黨支部充分發揮“三駕馬車”作用,形成“三位一體”聯動機制,從發掘樓組現有的黨員、志愿者、達人資源出發,通過組建樓道小分隊,引導居民自主培育活力樓組,最終全面激發居民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序可循“三部曲”唱響樓道自治主旋律,以點帶面建樓群,打造“37℃”溫情社區。 組建樓道小分隊,助力實現“微更新” 活力樓組打造初期,黨支部聯合樓道黨員、樓組長、志愿者發動樓道居民共同制定樓道公約、議事制度等,引導居民籌集樓組自治資金,用于樓前口袋花園建設;動員和鼓勵有繪畫、設計、手工等特長的樓道達人,在樓道微更新中各盡所能、各展其才,聚合樓道活力,釋放社區多巴胺;植入樓道特色文化,形成鄰里互動互助。 在樓組建設過程中,各樓道達人逐漸涌現,并組建起一支樓道小分隊。他們群策群力,全程參與樓組設計并發動居民開展樓組美化活動。樓組小分隊化身為“木工、電工、瓦工、畫工、園丁”,各顯神通。他們將舊木板廢物利用,自制公示欄和口袋花園圍欄?;I集樓道自治金后,大家一起修補樓道墻面、種植花卉、添置夜控彩燈、裝飾畫、花草等裝飾樓道,分隊成員還自費購買鋤頭等工具進行花園維護。熱愛繪畫和書法的爺叔阿姨參與墻面彩繪,將手寫對聯贈送居民。小區內只要培育新的活力樓組都會邀請樓道小分隊幫忙或分享經驗,營造出樓道間互助傳愛心、共筑大家庭的友愛氛圍。 “黨建+樓道”治理,解鎖居民自治新模式 在樓道自治過程中,逐步提升好樓道文化及品牌內涵。樓道黨員先鋒帶頭,潛移默化地帶動居民共同參與樓道治理,形成“環境美化”“鄰里互助”“矛盾調解”“文化傳播”的“四從”自治模式。樓道“環境美化”由樓內黨員、樓組長、志愿者廣泛宣傳及上門溝通,定期開展衛生整治;樓道“鄰里互助”通過搭建鄰里互助圈,成立鄰事幫幫團,采用“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種形式,幫助需要照顧的居民;樓道“矛盾調解”由樓內黨員、樓組長定期走訪收集居民意見建議,推動化解矛盾糾紛,實現黨建引領下的鄰里糾紛自己調、公共事務大家管、文明創建同參與的民主自治。樓道“文化傳播”通過發動居民群眾建言獻策,挖掘樓道文化元素,對樓道進行文化布置,如黨建型、睦鄰型等。 以點帶面,推動“活力樓群”建設 通過社區“口袋花園”實現居民“微自治”,充分激活居民主體意識,發揮社區群眾的主體作用,通過每月開展各類精彩趣味活動,讓居民參與其中,為活力樓組進行美化布置。如“書香換花香”“跳蚤市場”“舌尖上的鄰里情”“樓道事議表彰會”等活動加強居民凝聚力。充分運用線上平臺“社區通”宣傳活力樓組建設,分享活動情況,實現線上居民情感交流。樓道延伸效應凸顯,從“一處美”到“處處美”,推進社區其他樓道開展微自治,調動社區居民自治的積極性。加強樓道文化建設,讓優勢更優、強勢更強,彰顯社區特色亮點。社區“微自治”從口袋花園建設推進到“活力樓組”“活力樓群”“活力家園”,深入開展以點帶面建設樓道乃至樓群的美化工作,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活力社區。 小樓道,大文明。寶欣苑九居通過落實建設試點,把群眾放C位培育打造活力樓組,以細節的蝶變傳遞文明新風,從而引導帶動更多居民參與樓組活動,以點帶面建設樓群文化,打造“37℃”溫情社區,真正實現“小樓道傳遞大文明”。 (來源:上海寶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