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第7屆中國—南亞博覽會暨第27屆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上,“紅河九紅”特色產品通過“展銷+推介+直播”,特別是公益直播活動,上線各大電商銷售平臺,再次火熱出圈。推動紅河特色產品“出山”“出圈”,就要樹牢“互聯網+”理念、擦亮特色產品品牌、培養電商能人,讓紅河特色產品插上“云翅膀”,形成線上線下暢銷久紅。 補短板強弱項,加大特色產品觸網力度。網絡暢通、設施良好是插上“云翅膀”的基礎。近年來,我州交通網絡越織越密、三級物流體系不斷完善,有力促進了電商產業快速發展。然而,不少偏遠鄉村觸“網”難度依然很大,“網上訂得快、網下跑得慢”的現象依然存在。各級各部門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強化規劃引領,不斷完善產業、財政、金融等配套政策,積極引入社會投資,加快改善農村電商基礎設施,促進電商毛細血管“活血化瘀”,真正實現“一鍵到家”。 擦亮特色品牌,增強觸網吸引力。電商賦能特色產業發展,需要各級各部門聚焦品種品質提升、標準化基地建設、農產品精深加工,以品牌建設為龍頭、電商平臺為載體、安全品質為核心、消費需求為導向,深挖區域公共品牌綜合價值,不斷提升特色農產品品質和競爭力。要通過發展農產品電商直采、定制生產等模式,建設農副產品直播電商基地,鼓勵支持電子商務企業制定適應電子商務的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分揀包裝等標準,推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化建設,保證產品質量和信用度。要加大文化創意、產品加工力度,推動互聯網與特色農業深度融合,培育農村電商品牌,積極發展創意農業、認養農業、觀光農業等新業態,通過“電網”釋放產品特色優勢、市場優勢。 培養“觸網人才”,提升“騰云駕霧”本領。當下,“數字”成了新“農資”,手機成為新“農具”,用好電商平臺變成新“農活”。近年來,我州不少年輕人正在成長為本土電商能手,縣長、書記直播帶貨……越來越多的鄉村網紅正在積極發揮作用。但從本土網紅的數量和質量來看,難以適應發展需要。各級各部門要強化政策引導和技術指導,通過強化組織培訓、開展信息化人才下鄉活動、典型示范帶動等形式,造就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鄉村數字化人才隊伍。 電商賦能特色產業發展,既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式,又是促進經濟雙循環的重要引擎。要深入貫徹落實州委、州政府決策部署,搶抓戰略機遇,做好“數字賦能”文章,讓紅河特色產品插上智慧翅膀、搭上科技快車暢銷海內外市場。 (責任編輯:陳楠 審核:盧秀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