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李玉敏 北京報道
8月25日,北京市政府網站對外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動方案(2023-2025年)》。方案中,立足于推動中長期首都高質量發展和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明確了5個方面50條具體工作任務,努力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在金融業發展方面,北京市表示,“鞏固擴大金融業發展優勢”。具體各區的布局是,推動金融街功能優化、轉型升級和活力提升,主動對接國家金融基礎設施落地,建設國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區。在麗澤金融商務區高水平規劃建設數字金融示范區。推動中央商務區(CBD)商務金融創新發展。在城市副中心建設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全球財富管理中心。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建立完善環境社會治理(ESG)相關標準體系,推動有條件的金融機構不斷提高環境信息披露水平。鼓勵國際領先的綠色標準認證和評級機構在京發展。
今天5月,八部委出臺中關村“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本次北京市的三年行動方案明確,出臺中關村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實施方案。創新普惠融資風險補償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普惠小微貸款傾斜力度。吸引主權財富基金加大對本市科創企業支持力度,更好發揮國有資本杠桿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投早投小。建設私募股權轉讓平臺,推動二手份額轉讓基金(S基金)發展。
在激發數據要素方面。北京市此前提出要打造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本次的行動方案中明確,將率先開展國家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先試,探索打造數據訓練基地。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進一步完善數據產品交易規則和業務規范,建立數據確權工作機制,爭取升級成為國家級數據交易所。研究制定數據出境安全評估制度落地舉措,積極爭取開展數據出境安全評估權限先行先試。鼓勵制造業企業應用智能生產設備及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數字型總部。鼓勵央企、國企、互聯網平臺企業以及其他有條件的企業和單位,在京成立數據集團、數據公司或數據研究院。
此外,北京市還明確做實做細重大項目謀劃儲備。加大高端制造、智慧城市、韌性城市、軌道交通和微中心、能源結構優化等重點領域項目謀劃儲備力度,加快推進本市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每年新增儲備項目總投資超萬億,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超50個。儲備庫中現代化基礎設施、現代化產業項目各達到100個以上、總投資均超5000億元,“三城一區”項目達到200個以上、總投資超5000億元。
在促進民間投資方面,北京市表示,每年向民間資本推介兩批科技創新與高精尖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城市更新等領域重點項目,總投資2000億元以上。深化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重點培育一批民間資本參與的產業園區、消費基礎設施項目,對于本市企業成功發行基礎設施REITs產品的,一次性給予不超過300萬元的財政補貼。
本行動方案中,再次強調要“做大做強北京證券交易所”。持續優化北京證券交易所市場生態,加快推進北京專精特新專板建設。建立健全優質企業儲備庫、培育庫、推薦庫,將行業標桿企業納入市級“服務包”,持續跟蹤培育,推動形成北京板塊“明星企業”群。分層給予新三板掛牌企業獎勵資金支持,加強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資金補貼支持。鼓勵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機構及業務團隊為科創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鼓勵本市國資投資平臺等積極參與新股發行戰略投資和后續定增。推動完善北京證券交易所功能,爭取落地北京證券交易所政府債券交易和REITs發行交易功能,建立京津冀REITs產業聯盟,推動更多優質項目在北京證券交易所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