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楊浦區中心醫院肝膽胰外科團隊成功切除一例直徑16厘米的肝內特大血管瘤,為患者解除病痛。
兩周前,患者老周急匆匆地趕到楊浦區中心醫院就診,擔心自己得了“肝癌”。肝膽胰外科的李楨主任醫師在詳細了解病情和閱讀CT片后,立刻診斷出老周罹患的是肝內多發血管瘤,而非肝癌,這是肝臟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占肝良性腫瘤的84%,中年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是男性的6倍。其中最大的一顆血管瘤的直徑足足有16厘米,存在隨時破裂出血的風險,宛如一顆“不定時炸彈”,需盡快手術治療。
入院后,李楨主任立刻就老周的病情組織了科內討論,一邊制定縝密的肝內血管瘤切除術手術方案,一邊為老周安排充分的術前準備。手術由肝膽胰外科李楨主任醫師和曾和平副主任醫師聯手實施,術中發現老周的肝血管瘤位于右肝第6、7、8段,并且壓迫到肝右靜脈,分離中稍不留神就可能造成血管瘤破裂和大出血。團隊之間通力合作,憑借豐富的手術經驗和嫻熟的技術,逐層抽絲剝繭,兩位主任順利完成了周圍組織黏連分離、血管瘤完整切除等操作,僅用兩小時就為老周“拆除”了體內這顆“巨型炸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肝膽胰外科醫護團隊的悉心治療及“快速康復”理念護理下,通過縮短術前禁食時間、術前合理評估、術后規范化鎮痛、早期活動,早期功能鍛煉等措施,老周術后恢復順利,術后1天進食流質食物,術后2天就能離床活動,目前已康復出院。
肝膽胰外科主任醫師李楨表示,肝血管瘤是最常見的肝臟原發性良性腫瘤,早期多無明顯癥狀,但巨大的血管瘤可對周圍組織和器官產生推擠和壓迫,從而造成肝區脹痛不適、消化不良、惡心或腹部包塊等癥狀。B超是肝血管瘤的首選檢查方法,定期體檢有助于早期發現。
肝膽胰外科副主任醫師曾和平表示,肝血管瘤直徑大于10厘米,稱為巨大血管瘤;達到15厘米時,則稱為特大血管瘤。體積越巨大,肝血管瘤破裂風險就越大,一旦發生破裂就可能引起生命危險,必須緊急進行醫療救治。手術切除和介入栓塞是目前最常用的兩種治療手段。
楊浦區中心醫院肝膽胰外科團隊一直堅持“精準微創,快速康復”的理念,能熟練開展腹腔鏡下肝臟、膽道、胰腺、脾臟等各類重大、復雜的肝膽外科手術,為廣大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此特大肝血管瘤的成功切除,再次展示了醫院普外科專業技術水平及綜合實力。
專家介紹
李楨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專長:
微創手術治療各類肝膽胰疾病,如膽囊結石個性化微創治療、保膽取石術、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免氣腹膽囊手術、腹腔鏡下肝腫瘤切除術、胰腺切除術、脾臟切除術,以及微創手術治療肥胖癥、糖尿病。
專家門診時間:
周一上午:
安圖分部(延吉東路200號)
周二、三上午:
總院(騰越路450號)
曾和平副主任醫師
專長:
長期從事肝膽胰外科專業,熟練掌握肝膽胰腫瘤的綜合診療,熟練掌握腹腔鏡技術,包括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腹腔鏡下肝腫瘤切除等。
專家門診時間:
周二下午、周五上午:
總院(騰越路4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