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廣州市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廣州藍皮書:廣州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23)》(下稱“藍皮書”)。
藍皮書顯示,廣州文化產業總體規模穩步增長,高質量發展態勢日漸明朗。截至2022年,全市文化產業實現營業收入4815.79億元,同比增長0.2%;全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約1800億元,同比增長2%,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6.2%,產業支柱地位保持穩定。
(資料圖片)
藍皮書指出,廣州文化制造實力增強,位列“2022年新型顯示十大城市”之首;文化消費豐富多彩,春節期間以廣州為目的地的旅游產品預訂消費金額同比增長133%,人均消費金額同比增長22%;對外文化貿易強勁,天河區、番禺區先后獲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今年成功創建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
與國內先進城市相比,廣州文化產業發展還有一定差距,產業規模不夠強大,企業實力亟待提升,數字化轉型步伐較慢,文化產業鏈協作水平不高。因此,廣州應在加快文化產業數字化賦能、深化文化科技融合、推動產業鏈招商、促進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完善文化產業配套服務平臺體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著力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藍皮書建議,廣州應推動文化產業技術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一是實施關鍵技術攻關行動。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技術基點,以影視制作、文化裝備、數字出版、動漫游戲、創意設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文化旅游等領域為重點,加快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形成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
二是鼓勵文化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支持文化企業加大對數字技術應用的研發投入,建立數字文化大數據實驗室,研究不同機構數據庫間數據交換,破解數字資源孤島。
三是開展科技融合創新成果轉化行動。積極推動先進技術應用于文化領域,促進文化遺產的信息采集與展示;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教育、會議、公共文化服務等領域;提高文化展演的智能化水平,增強沉浸式體驗;探索智慧型文化產品的研發與產業化。
四是實施標準化戰略。發揮標準對產業的引導支撐作用,推動虛擬現實、交互娛樂、智慧旅游等領域產品、技術和服務標準研究制定,形成文化和旅游數字化標準體系。推動虛擬現實、交互娛樂等領域相關產品、技術和服務標準的研究制定,積極參與文化和旅游數字化領域國際標準建設。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庹亞男 穗社科宣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張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