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劉忠俊 鐘燁)四川天府新區眉山管理委員會(下稱:天府新區眉山)綜合行政執法局8月30日透露,該局依托北斗高精定位、“天府星座”衛星遙感以及人工智能(AI)大數據模型,推出城市綜合治理平臺運行一年來,城市渣土車違規行為治理已初見成效。
據了解,隨著天府新區眉山城市建設發展不斷提速,渣土消納治理成為日常管理難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基礎上,往往也難以取得常態持久效果。為解決這一痛點,天府新區眉山率先依托北斗高精定位、“天府星座”衛星遙感以及人工智能(AI)大數據模型,推出了城市綜合治理平臺。“此舉全國首創,也是‘城市管理像繡花一樣精細’妙喻的生動實踐,‘高效、智能、精準’填上了這一工作領域空白。”天府新區眉山相關負責人稱。
“您好,我們收到治理平臺異常提示,監測到工地前幾天停止了渣土運輸,今天又恢復了,所以過來看看。”天府新區眉山綜合行政執法局2名執法人員來到顯示異常的工地現場,查驗渣土車運行情況。經現場查驗,執法人員迅速將查驗情況通過手機端應用,實時傳回城市綜合治理平臺管理中心,系統提示異常解除。
走進天府新區眉山城市綜合治理平臺管理中心,大屏幕上顯示著區域高精實景地圖,一個個項目工地,一輛輛渣土車與執法車,一條條渣土運輸路線標注清晰,同時還分門別類地展示著項目、車輛運行情況。操作臺前,工作人員忙著更新信息、工地區位,查看異常報告、跟蹤執法進展。
“2022年,登記在案的4000余輛渣土車全覆蓋安裝了北斗設備,打消了司機、企業的‘僥幸心理’。”天府新區眉山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張旭峰表示,通過北斗定位系統和“天府星座”衛星遙感技術,平臺實時監測渣土車位置、速度、軌跡、載重等信息,通過AI大數據模型與工地、消納場等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自動計算渣土運輸量和消納量,及時發現違規行為。
天府新區眉山綜合行政執法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該平臺運行以來已向執法人員推送異常信息2693條,為執法人員省去了近千次的渣土運輸常規巡查工作量,節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隨著“天府星座”成功組網,衛星遙感技術也加入了智慧城市建設。有了“天眼”加持,未經報備的“黑工地”“黑消納場”無所遁形。“將北斗高精定位、‘天府星座’衛星遙感、AI大數據模型等前沿技術融入城市治理領域,為解決城市治理難題提出了新思路、拿出了新方法、打造了新工具。”天府新區眉山有關負責人稱,希望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積累更多好經驗,為其他城市提供借鑒和參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