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會性動物。只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人就會產生一定的社交需求。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每個個體都渴望和他人建立親密關系,并在社交中尋求歸屬感和安全感。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每個人都需要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聯系。在社會交往中,人際關系是永恒的課題。
(相關資料圖)
有些人性格很好,無論和什么人交往,他們都游刃有余,進退自如。有些人卻不然,他們也同樣渴望和他人進行交往,但是結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
如果說,一個人只和某一個朋友無法維持良好的友誼,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一個人和身邊所有的人關系都不好,那么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往往就和這個人本身有關,或是因為性格,或是因為其他方面的原因。
有些人認為自己明明沒有做錯什么,卻還是和周圍的人關系很差。他們不知道如何改變自己,從而變得特別苦惱。
其實,問題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復雜。事實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絕大多數人際關系不好的人,都不明白這兩個心理學原理。
一、投射效應
隨著年齡的增長,李阿姨發現自己的朋友越來越少了。一開始,她覺得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但是時間久了她卻發現,無論是親人還是朋友,都正在漸漸遠離自己。就連自己的孩子和自己關系也特別不好,李阿姨才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身上出了問題。
李阿姨是一個特別熱心的人。不過,在別人眼中,她的熱心似乎有些過了頭,有的時候也會給別人帶來一定的麻煩。
李阿姨年輕時學歷不高,在飯店干了一輩子,特別辛苦。于是她就一直想讓孩子進入體制內工作,為此,她和孩子吵過很多次架。
后來,孩子回家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少了,也很少給家里打電話。
鄰居家需要幫忙的時候,李阿姨也總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幫助別人,沒有顧及別人的感受。不僅如此,李阿姨說話還特別直接,她覺得這是一種坦誠。
卻不知,這種做法傷害了很多親戚朋友。正因如此,她的朋友、親人都漸漸疏遠了她。
其實,李阿姨的心是好的,但是她卻不明白心理學中的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指的是,個體會在和他人相處的過程中把自己經歷或是特點投射到他人身上的一種現象。用一個我們經常聽到的段子來解釋,其實就是“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
在和他人相處的過程中,人們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一些經驗投射到他人身上,認為自己擁有的東西別人也同樣擁有,自己缺少的東西別人也同樣缺少。
嚴重的時候,有些人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別人身上。
其實在社會中,這樣的人并不少見。
比如現在很多老一輩的人就是如此。他們不能理解現在的年輕人為什么不結婚、不生孩子,也不能理解年輕人為什么放棄體制內穩定的工作去追求所謂的自由 。
他們總是喜歡用他們那個年代的經驗來說服年輕人,但是卻沒意識到人和人所處的時代已經完全不同。
此外,還有一些人容易得罪別人是因為同理心比較弱,共情能力也比較低。他們習慣于用自己的經驗去判斷別人,不能設身處地地去理解他人的處境。
在這種情況下,人就很容易說出或者做出一些傷人的事情。
因此,在和他人相處的過程中,一定要盡量保持一個客觀的態度,不要總是以自己主觀的想法去控制別人。或許我們無法做到完全理解他人,但是至少可以做到最基本的尊重。
二、課題分離原則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曾經說過這樣一句很經典的話:人的一切煩惱都來源于人際關系。
阿德勒認為,人際關系之所以容易給人們帶來煩惱,是因為很多人都不明白課題分離原則。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很容易出現剝奪他人的課題或是自己的課題被他人剝奪的情況。這種情況在親子關系中尤為常見。
近幾年來,原生家庭的問題在中國心理學領域受到了廣泛地關注和討論。與此同時,一個名為“中國式父母”的概念也漸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新一代的年輕人在分析自己心理問題的同時,也開始研究自己的父母。
其中,不懂得課題分離是很多中國式父母身上的問題。
一般來說,這樣的父母控制欲都比較強,他們基本上從來沒有把孩子當成過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對待,而是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有權利干涉孩子的人生。
然而,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人應該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也要學會尊重他人的選擇,哪怕這個人是你最親近的親人。
因此,針對這個問題,阿德勒提出了“課題分離”。也就是說,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要面對的課題。
那么,人們應該如何判斷這個課題屬不屬于自己呢?很簡單,那就是判斷這個課題后果的承擔者是誰。
比如當父母催婚的時候,結婚這個課題其實就屬于孩子自己。因為父母不能替孩子承擔婚姻的后果,只有孩子自己才能夠承擔。因此,對于這個問題,父母是無權干涉的。
如果能夠明白課題分離的道理,不僅不會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更加疏遠,反而還會讓身邊的人感受到尊重,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親密。
所以說,那些不懂得課題分離的人通常和周圍人的關系都很差。因為他們總是帶著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去處理人際關系,自以為是地去干涉他人的生活,控制別人的人生。
不僅如此,他們還很擅長道德綁架,以愛的名義去實施自己的控制。
殊不知,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該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之上,哪怕是再親密的朋友或是親人都是如此。
在懂得了這兩個心理學原理之后,很多人或許就能明白自己人際關系差的原因了。其實,人際關系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復雜。你是怎么認為的呢?